为深入践行“郝家桥经验”,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7月24日至8月2日,山东大学赴榆林“聚焦红色基因传承担当青年使命”暑期社会实践团在陕西省榆林市开展“追溯红色记忆,赓续红色血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实践团先后深入榆阳区、绥德县和米脂县等地,通过实地研学、座谈交流、文化调研等形式,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学习党的光辉历史,感悟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并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重走红色路:追溯峥嵘岁月,感悟精神伟力
绥德是陕北革命老区的核心区域,红色资源丰富,革命历史厚重。在绥德革命纪念馆和绥德地委旧址,千余件文物、历史照片和场景复原生动展现了绥德军民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等革命箴言穿越时空,至今仍振聋发聩。实践团成员深受触动,纷纷表示要将革命精神转化为奋进动力,在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勇担青年使命。
杨家沟是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时期驻留时间最长的地方,见证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在这里,实践团成员通过图文展板、多媒体技术和场景艺术,沉浸式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矢志不渝的信念和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
聚焦新发展:见证“红色领航”,洞察“绿色赋能”
在杨家沟,实践团实地考察了红色文化科技产业园、曙光影视基地等文旅融合项目。当地干部介绍,杨家沟通过“支部+企业+农户”模式,推动革命旧址保护、窑洞民宿开发、农耕文化体验等多元业态发展,让红色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
如果说杨家沟是感悟革命历史的“红色殿堂”,那么高西沟村则是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焕发生机的生动典范。曾经水土流失严重的贫困山村,经过几代人的接续奋斗,如今已成为“黄土高原上的生态明珠”。实践团参观了高西沟水保生态教育基地,观看了沉浸式实景剧《陕北有个高西沟》,并体验“红色教育+生态研学”新模式,深刻体会到红色基因在绿色发展中的强大生命力。
青春担使命:传承红色根脉,实干助力振兴
守护红色根脉是青年责任,实践团成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通过文化策划、理论宣讲等方式,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智慧。在绥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馆,团队深入调研文化保护现状,并与当地工作者围绕“红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非遗与乡村旅游融合”等主题展开研讨,提出可行性建议。
在“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郝家桥村,实践团深入了解该村的光荣革命历史和乡村振兴实践。通过座谈,成员们深刻领会“郝家桥经验”中调查研究、“解剖麻雀”等工作方法的重要性,进一步认识到基层党组织在推动乡村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此次实践活动既是一次红色精神的洗礼,也是一次扎根基层的历练。革命旧址的初心印记、郝家桥和高西沟的发展答卷,让“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有了更深刻的时代诠释。下一步,实践团成员将继续传承红色基因,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饱满的热情投身基层实践,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书写青春华章。(孙龙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