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大学开展了校级本科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在全校范围内评选出50项优秀教学成果,涵盖一流本科教育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科专业与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更新与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践能力培养、教学团队与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与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内容,各项成果都经过长期积累、创新性强,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在山东大学2019年度校级教学成果奖评选公示中,《专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生态体系与赢创山大实践》获得一等奖。

探路先锋:多年演化提升双创立体化生态体系建设
学校自2003年启动创新创业教育,2009年率先在全国提出并实践了“以生为本专创融合”创新教育平台机制,成立了“山东大学创新教育工作委员会”。《山东大学关于加强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意见》统筹全校资源,规划并建设集课程平台、训练平台、竞赛平台和管理平台多位一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经过10多年演化,学校的双创教育已提升为创新创业立体化生态体系建设,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打通就业、创业、创新全渠道,把双创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培育创新创业文化,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发起了全国创新创业学院联盟,发展为今天有广泛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形成了山大特色的“双创”教育新模式。
该机制以交叉融合、跨学科、跨院系、跨校区的创新创业名师团队领衔组成,在学校的规划指导下,经过多年不断创新迭代,目前汇聚了一大批山大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十年磨剑、砥砺奋进”,常态化开展创新创业教学指导工作,在山东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目前,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在山大一校三地全体学生开展,确定了“顶层设计、问题导向、协同创新、整体解决”的思路,探索“以生为本”双创教育之路,展示了山大双创教育成果。
率先示范: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新机制
团队深入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内在规律,原创提出并建立了全国高校首个学科交叉、专创融合科技创新教育平台群SDiMAKER及目标激励式管理新模式;构建了完全以责任教授团队为主导的理、工、医、管、文等创新教育平台运行机制,保障了课程思政、内涵科学、质量效果、专业特色综合发展。
双创教育平台由十年前的数学实验与数学建模、电工与电子创新设计等9个平台,发展到目前iCAN北斗新时空创新、低碳经济与节能减排等20个平台,成立山东大学创新创业学院,探索实践了多平台协作背景下的校级创新平台SDiMAKER组织管理模式,在山大学生中全面实施推进,对全国高校具有引领和示范意义。
序号 |
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
学科交叉 |
负责竞赛 |
1 |
数学实验与数学建模平台 |
理科、工科、医科 |
数学建模竞赛 |
2 |
电工与电子创新设计平台 |
工科、理科 |
电子设计竞赛EDA竞赛 |
3 |
嵌入式系统与智能控制平台 |
工科、理科 |
智能技术竞赛智能车竞赛 |
4 |
低碳经济与节能减排平台 |
工科、理科、经管、文科 |
节能减排竞赛 |
5 |
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平台 |
工科、理科、经管 |
机电产品竞赛 |
6 |
创业教育与创业计划平台 |
经管、工科、理科、医科、文科 |
创青春竞赛 |
7 |
临床技能训练平台 |
医科 |
临床技能 |
8 |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平台 |
工科、理科、医科 |
机器人竞赛、机器鱼竞赛 |
9 |
工程技能训练平台 |
工科、理科 |
工程训练竞赛 |
10 |
系统分析与软件设计平台 |
工科、理科、医科、经管 |
数学建模竞赛 |
11 |
互联网+创新创业平台 |
经管、工科、理科、医科、文科 |
互联网+竞赛、挑战杯竞赛 |
12 |
就业创业体验平台 |
经管、工科、理科、医科、文科 |
创业孵化赛 |
13 |
iCAN北斗星空物联创新平台 |
经管、工科、理科、医科、文科 |
ICAN竞赛、单片机竞赛 |
14 |
软件创新设计与共享平台 |
工科、理科、医科、经管 |
软件竞赛 |
15 |
Di Lab平台 |
经管、工科、理科、医科、文科 |
设计大赛 |
16 |
文学生活馆平台 |
文科、经管 |
文科竞赛 |
17 |
机电设计竞赛 |
工科、经管 |
电子竞赛、智能车竞赛 |
18 |
大土木类协同创新平台 |
工科、理科、经管 |
土木竞赛、交通竞赛 |
19 |
创新方法于创业基础平台 |
经管、工科、理科、医科、文科 |
创新方法竞赛 |
20 |
国际创新转化平台 |
经管、工科、理科、医科、文科 |
国际创新竞赛 |
红色思政:交叉融合+任务驱动+创新实践新模式
团队倡导“谦谦君子之风、博爱灵魂之道、创新思维之法、否定批判之能”,提出“自信、坚持、梦想、立志、崇实、担当”的红色思政双创育人理念,从“师为本”的传道、授业、解惑转变为“生为本”的悟道、求业、生惑,设立了“博智、乐情、慧灵、敏行、融爱”创新创业教育平台赛课合一、任务驱动教学体系方案,改变了过去学生双创学习缺乏使命感和原动力、兴趣和目标不足、自主性不强的现状。

该体系系统性重构建设了“双创教育平台+基地+团队+课程+系统”的立体化模式,立足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国际化视野,提出了iMASTER(融合integrated/创新innovation/实现implement+数学建模MATH+艺术/设计ART+科学原理/问题SCI+技术/方法TECH+系统工程ENG+研究research/辩证refutation/提升recycling) - CDIO/PDCA项目任务驱动多学科融合实践教育模式,以及自主学习、灵动创造、自信表达、高效组织、卓越执行五维核心竞争能力模型。通过iSTAR兴趣、自主、协作、实现、探究多要素创新学习法,在教知识的同时更提升能力和智慧,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全员学分:本研一体全员双创荣誉学分+金课
团队设立全校本科所有专业必修的齐鲁创业讲堂和稷下创新讲堂4学分双创荣誉学分课程群,建设创新名师、名课、名教材、名平台品牌,结合现代网络信息(全国直播、混播、线下实践等)新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创新创业教学课程重说轻练的现象,解决了传统专业课交叉不足、与创新脱节的弊端。
此外,团队还规划、开发精品在线《北斗创新设计导航》《创新工程实践》《人人爱设计》《创客来了》等全国大慕课群为代表的精品双创课程30门,结合基础训练、学科训练、综合训练与创新创业训练,融知识、能力、素质教育于一体,构建了能力培养贯穿始终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思政、使命、个性、问题、过程、能力和案例化(P4C2L)教学,明确了启动内心、勇于创造、解决问题、永不放弃、虚实结合、能实不虚的国家战略需求示范教学特色。

国家战略:专创融合暑期学校+创新班为基微专业群
学校常态化举办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专业广、参与学生人数多的山大特色双创暑期学校及系列学科交叉创新班,例如智能技术、数学建模训练、电子竞赛设计、北斗新时空等,积极推进新型专创融合微专业群建设,解决国际视野通识创新教育慕课(MOOC)大资源共享协同下,与研究型大学及不同专业本地化小规模在线课程(SPOC)特色融合问题。按照创新学习、方法先行、任务驱动、知行合一理念,团队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包括前沿讲座、编程思维、实践实训、生涯规划、创意创新、科研方法、精准表达、翻转路演、参观学习等环节。


典型示范基于由山东大学牵头并自主研制的“北斗GNSS/INS/DR敏捷精准测控微芯片系统技术与集成应用”、“精准北斗新时空微系统关键技术、增强平台及应用”两项科技成果,形成以国家战略北斗新动能+专创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将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校验实践教学及创新教育平台和优质课程。

学校在全国率先开办了北斗新时空智慧物联创新班(大学)、北斗星光未来科学营(中学拓展),试点解决创新深层次内涵延伸和质量提升,协同育人,分类开设,结合微专业进行创新教育拓展。通过“基础训练普及化,学科训练系列化,综合训练复合化,创新训练个性化”教学改革,更加注重个性指导、过程培养、能力提升、科学测评。特别是针对开放课难坚持的问题,团队应用了增加学生线下SPOC活动、线上开展交流互动的激励策略,效果良好。

任务驱动:课赛结合实践活动中提升思维和方法
学校通过竞赛检验、创新课组织项目实战、全员参赛,实现了学生创新护照和第二课堂档案的过程记录交互管理。通过分解创新课教学为教、学、练、训、赛、考、评、管培养链,变考试为综合考核;坚持以学生为主的原则,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训练项目,涵盖了文、理、工、医各个学科,例如数学建模、电子创新设计、机电产品设计等;以问题为导向翻转课堂,课赛结合提高过程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团队构建原创科技创新到创业孵化的生态链,发挥山大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国家级创客空间优势,自主创设创新实践教育平台与课赛结合、知识与能力“高均值+高方差”下充实SDiMAKER-MOOC核心通识iSTAR-SPOC特色实践案例教学内容。按照创新学习、方法先行、任务驱动、知行合一理念,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包括前沿讲座、编程思维、实践实训、生涯规划、创意创新、科研方法、精准表达、翻转路演、参观学习等环节。

“基础训练普及化、学科训练系列化、综合训练复合化、创新训练个性化”的教学改革,注重个性指导、过程培养、能力提升、科学测评。山大在全国率先设置创新创业教育学分、微专业等激励机制,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规章制度建设,实施《山东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行动方案》和《山东大学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方案》,统筹策划了有效的管理机制、奖励与激励机制。
协同创新:系统性顶层设计持续实施成效显著
山大20个双创教育平台协作运管在全国属首创,具有示范意义。学校获批科技部“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务院“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客教育基地联盟”等6项全国双创荣誉,入选全国高校就业创业50强;在教育部创新方法教指委指导下,发起成立中国高校创新创业学院联盟,已有161家高校、40家企业加入;举办创新创业调研和学术活动250多场次,与120多所国内外高校、政府和数百家企业进行了交流,培训学员7800余人次。

创客空间建设及实验创新平台
“稷下创新讲堂”“齐鲁创业讲堂”等山大系列“品牌课堂”在一校三地举办,共组织创新创业培训650次和双创开课580门次(含创新班和暑期双创学校),课程普及山大所有学生,受益学生累计近10万人次。《创新工程实践》联合慕课于2016年成为全国创新大课,2017年入选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全国30省市400多院校30万学生受益,教材已于高教出版社出版。《人人爱设计》和《创客来了》入选国家精品在线课,选课53.5万人,居中国大学慕课设计课首位。《北斗创新设计导航》《创业基础》《创业教育与实践》《创业管理与实践》等30门课程构成校本双创特色课,在全校范围内开设,选课人数每年达2万人次;另建成3门国家慕课、18门慕课。
目前,团队已发表教研论文106篇,围绕教育教改等论文发表于《中国大学教学》22篇、核心教育期刊55篇。出版教材书籍20套30本,规划教材5本。入选全国万名创新创业导师人才5人、教指委员5名,21人次评为优秀教师、名师和创新导师。

创新创业系列教材成果出版
10年来,山大参加创新创业比赛学生累计近10万人次;获得国家大创训练计划850项,参与学生4500人次;每年各种国际及全国竞赛获奖150至200多项,省级获奖550至700项。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专家工作组发布的2015-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结果中,山东大学以获奖507项、总分95.68的成绩位列全国本科普通高校第五位、全国综合类本科院校第三位。10年来,共有本科生发表双创论文100多篇,获得专利220多项,通过竞赛保研学生约500人。
项目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以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培养为导向,全面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生态体系建设与山大赢创实践,形成了富有内涵、富有特色的协同创新育人新模式,将山大的创新创业教育推到了国际和全国舞台上,以期对可持续的中国创新教育工作提供探索性、经验性的示范。
山大双创教育工作结构合理、布局科学、特色鲜明、优势凸显,全面深化学校本科生、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建成集能力培养、理论教学、实训实践、平台基地、支持保障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本研一体建设一校三地、资源协同的双创教育生态系统。
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全面融入了本科和研究生培养方案,并进一步丰富课程、创新教法、强化师资。本科生与研究生双创教育培养机制更加完善,实现学生、教师的学分与课程、项目与协作、竞赛与指导的全覆盖双创教育;探索产教协同、科教协同育人模式,推进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跨校区、多学科共建共享机制高效运行,全面建设和提升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协同的一校三地服务师生双创教育与实践环境条件使全校双创教育工作实现迈入3.0时代的跨越式发展历史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