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推进新时代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05-27 08:37:44 发布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

◇本报记者 张杰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学术期刊作为思想文化传播和学术创新的重要载体,肩负着推动理论创新、服务国家战略、引领学术发展的使命。5月24日,第三届学术期刊与主题宣传论坛在山东临沂举行,与会学者围绕新时代学术期刊中的主题宣传、文风建设、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等多个议题进行深入探讨,为推动学术期刊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学理思考。

聚焦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学术期刊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对时代命题的深刻回应。山东大学副校长曹现强认为,学术期刊要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持续推出重大栏目、重点选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要用大众喜闻乐见的语言表达形式,推出更多高水平接地气的研究成果,在主题宣传方面体现学术期刊的担当和使命。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常务副主编刘曙光认为,学术期刊的主题宣传文章,要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契合点。作者和期刊编辑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关注人们的思想动态和社会热点,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把主题宣传同鲜活的现实结合起来,不能坐而论道。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教授刘瑞明进一步提出,当前学术研究存在选题同质化、应景化等问题,亟须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通过扎根中国大地的研究,推动学科发展与规律探索。

强化问题意识、聚焦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推动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路径。《民俗研究》主编王加华以具体领域为例,强调学术期刊应强化问题意识,聚焦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性、基础性问题,例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非遗保护等现实议题。《社会学评论》副主编闻翔以社会学为例谈到,社会学研究应从中国的巨大社会变迁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汲取理论营养,学术期刊应鼓励作者发掘具有总体意义的问题,真正切入现代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历史脉络与生命经验之中。

江南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松友提出,解决实际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逻辑起点,观照中国实际问题是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经之路,关注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研究者和学术期刊的共同责任,需共同推动学术研究和期刊质量的提升。

突出话语转换和话语融合

推动政治话语、学术话语与大众话语的有机融合,成为与会学者的共识。

文风是文章所体现的思想作风及作者语言运用风格的综合反映。山东大学人文社科期刊社社长魏建认为,文风改进有助于学术期刊紧密地连接学术圈与实践圈,最终推动学术研究真正“扎根中国大地,回应时代之问”。他建议,倡导学术期刊改进文风,可鼓励学者追求学术语言训练与表达能力间的平衡,使学者既能写严谨的学术论文,又可以用通俗语言向公众解释研究价值,打破“学术研究只服务于学术圈”的固有认知,让学者从“书斋研究者”成长为“知识传播者”。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管宁从中西文风差异的视角提出,西方学术界重逻辑实证,中国则强调“整体性思维”与“体悟式认知”。他认为,两者应互补融合,实现严谨逻辑与文学性表达共存。例如,探讨“天人合一”思想,既要分析哲学文本,又需结合环境数据构建理论框架。

在刘曙光看来,应注意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大众话语的相互转换,同时创新形式,通过技术赋能增强传播力影响力。要创新话语表达,借助大数据、虚拟现实等多元化技术手段,以可视化、可听化的“阅读”,以视觉化、影像化的“观看”,以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提升期刊传播力影响力,让党的创新理论、主流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管宁看来,应在话语习惯与修辞美学的更深层次,确立人文科学的学术表达风格。深入探讨由深厚的人文学术传统所形成的独特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与语言风格,扎根本土文化,深入传统内部,挖掘和激活经典文本的现代活力,将其运用于当代人文科学研究,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文风。

推动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

自主知识体系

在全球知识体系深度变革的背景下,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成为学术期刊的核心使命。

曹现强认为,学术期刊应继续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三大体系”作为重大任务,加大研究力度。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围绕国家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及时开展研究阐释,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贡献力量。

“学术期刊应紧紧围绕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推动学术创新,践行时代使命。”《中国期刊年鉴》杂志社原常务副社长兼主编段艳文认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赋能传统出版业要素重构。我国期刊长期面临“小、散、弱”和学术论文“两头在外”的发展困局。学术期刊集群化建设是破解困局的关键举措。从实践层面看,集群化是学术期刊“强起来”和“走出去”的重要路径,数字化是学术期刊“强起来”和“走出去”的重要手段。

聚焦学术期刊如何服务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中国诠释学》编辑宋陆认为,需“立足中国文化传统,结合现代阐释学理论”,通过整合经典思想与现代社会问题,形成中国独有的学术风格。新疆师范大学期刊社社长李建军提出学术期刊的“三个转向”路径,即从学科综合向问题综合、话语综合、体系化综合转型,以跨学科专题策划引领学术研究,推动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为党和人民做学问。

学术期刊的主题宣传是围绕主题、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做好理论宣传、学术研究、学理阐释。山东师范大学期刊社总编辑张冠文认为,用学术讲政治,既要紧扣时代脉搏,又要有理论深度和理论厚度。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科学设置议题,突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强化学术引领、学理阐释、规律探求。

会议由山东大学、沂蒙干部学院主办,山东大学人文社科期刊社等单位承办。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