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追光的她·统绽芳华 | 张庆竹:以科研报国诠释新时代女性担当

发布时间:2025-03-10 08:34:49 发布来源:海报新闻 作者:

海报新闻记者 李佳洋 通讯员侯晓民 报道

  从材料量子化学到环境量子化学,再到投身大气环境理论研究领域,她是跳出“舒适圈”攻坚克难的科研尖兵,是建言献策的政协委员,也是桃李满天下的教育者……从业20余载,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院长张庆竹用智慧与担当书写着科技报国的巾帼篇章。

  跳出“舒适圈”,跨学科突围的科研先锋

  自1989年考入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以来,她在山大这片沃土中汲取养分,快速成长。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她发表了18篇SCI论文,获得了“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等荣誉,成为山东大学的学术新星。2003年,正在香港城市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的张庆竹,在收到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的任职邀请后,毅然回到母校,投身环境学科的建设工作。“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山大人,能够回到山大继续从事科研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我的梦想。”她说。

  2004年,年仅34岁的她被破格聘为教授,并被评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同年,面对中国大气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她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从材料量子化学转向环境量子化学研究,这一跨学科的决定也成为她科研生涯的重要转折点。从对环境专业名词一窍不通,到在环境领域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她只用了3年。近20年攻关,张庆竹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凭着报效国家环境建设的决心,完成了教科书级的学术转型。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荣誉见证了她的栉风沐雨,也照亮了那些废寝忘食的夜晚。

  双肩挑担,“科研+履职”同步驱动

  自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以来,张庆竹便将科研报国的理想与党派履职深度融合。作为农工党生态环境领域的骨干力量,张庆竹始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参政议政的源头活水,积极向农工党提交撰写提案。她主笔的《健全碳交易市场运行机制 保障助力“双碳”目标如期实现》提案被农工党中央《信息专报》采用并上报全国政协,《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案被省政协采用并报全国政协单篇,多项提案被农工党省委录用。这种“科研+履职”的双轮驱动,让她的建言既有实验室数据支撑,又具实践操作性。张庆竹以科学家精神深耕科研,以农工党人的初心服务社会,在生态文明建设与多党合作事业中诠释了“双岗建功”的深刻内涵。

  从常务副院长到院长,张庆竹在管理岗位上同样独当一面。2018年率团队完成研究院整体搬迁青岛校区的历史性任务,同年作为执行主席组织筹办了第24届中国大气环境科学与技术大会。谈到“做管理”和“做科研”,张庆竹认为“二者并不冲突,行政管理可以给科研的紧张思维松松弦,而做科研培训出的计划性是把行政管理做好的一把利器。”在她看来,科研培养的系统性思维正是破解管理难题的密钥。

  “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张庆竹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更是一位优秀的教育者,如今她培养的学生已在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任职,成为我国环境科学领域的中坚力量。她说:“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不要闭门造车,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她带领学生深入工厂一线,协助地方政府开展山东省工业源全口径VOCs分物种排放清单编制,为山东省生态环境精准管控与持续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任教20余载,张庆竹传授给学生的不仅是科研知识,更是中国科研人的担当。

  从实验室到科研报国,从三尺讲台到学院管理,张庆竹在科技报国路上演绎着多重精彩。张庆竹身上有着“干一行,钻一行”的科研追求,有着“追风赶月莫停留”的工作坚守,也有着“心怀感恩,至诚报国”的家国情怀……她以追光者的姿态,让环境科学的光芒照亮高质量发展之路,展现了新时代女性统战力量的担当与作为。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