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校地联动打造非遗文创 助力赫章乡村振兴新实践

发布时间:2025-02-26 16:27:47 发布来源:贵州广播电视台 作者:秦瑞琳

近日,由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金银山街道办事处、此山文创工作室和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共同打造的“非遗+文创”项目取得了亮眼成果。当民族文化与非遗技艺一起遇上现代设计,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青山绵延,云水流长,夜郎文化自古国悠悠不绝,彝族先民于乌蒙生生不息;携手同心,助力黔行,统一战线帮扶三十六载,干部群众共赴乡村振兴。2697户、13612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汇聚金银山,一批批扶贫干部扎根基层一线,干部群众们双向奔赴共建幸福新家园。我们想以文化创意为媒介,就像绣娘们用一针一线绣出彝绣的秀美情深,向更广大的人民群众讲述这段来自乌蒙山区的动人故事。

从赫章金银山悠久深厚的民族非遗和统一战线坚持三十六年的帮扶历程入手,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联合此山文创工作室,公益性地设计出一批彝族风情文创产品,并由金银山街道组织当地易地扶贫搬迁家庭和少数民族家庭绣娘们制作销售,旨在展现彝族文化的魅力的同时,助力当地群众脱贫增收。

校地联动:共赴乡村振兴

金银山街道作为贵州省重要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和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实践基地,自建设以来在民生经济建设、民族文化传播和大学生志愿实践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和突出成绩。

在金银山街道与山大四年多良好的合作历史里,山大“助力黔行”团队在当地开展支教助学和实践调研等活动,从筑梦童心到陪伴成长,“助力黔行”与金银山的孩子们动手点亮科普课堂上的流水灯,演绎红色课堂上的情景剧,做出美术课堂上的丝绒花,写下文化课堂上的告别诗……山大的师生们实地走访金银山每一处角落,感受到统一战线多年来对赫章帮扶建设的宝贵成果和当地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满满信心,更感动于彝族绣娘们多年来坚持传承民族非遗,一针一线绣出美好明天的劳动精神;赫章阿西里西火把节上,彝族群众身穿明艳的民族服饰,用响篾吹出乡土深情,用舞蹈跳出幸福安康,还让更多青年学子倾心于这深厚的民族文化。

由此,2024年1月,山东大学"助力黔行"团队依托前期活动基础,继续深挖金银山当地民族历史和非遗文化,走访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松德英和杨晓燕等多位彝族绣娘,探索“非遗+文创”的创新活动模式,以调研形式打定活动基础。

公益行动:同绘非遗新篇

此山文创工作室作为立足山大的知名文化企业,深耕文创市场,与山东大学多所学院和其他多家高校开展了长久合作,有着精良的设计能力、工作经验和丰富优质的创意资源,他们既懂设计美学,又怀文化传承之责任。

本次活动中,此山文创工作室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助力西部地区民族文化发展,公益性地承担起本次非遗文创设计任务。设计师们深研彝族传统纹样,用明艳太阳纹描绘丰收热情,用淡雅马缨花纹描绘纯洁质朴,用秀美八角纹描绘幸福追求。民族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巧妙结合,彝族服饰的图案元素和色彩搭配融入到现代设计理念中:设计师将彝族传统服饰中象征吉祥如意的“羊角纹”和表达热烈明亮的“火纹”等纹样和文创设计相结合,打造出精美的刺绣帆布包、手绳、明信片和刺绣笔记本等第一批文创产品。青云八角纹中是彝族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更饱含贵州山民对脚下乌蒙山土地的深情;秀美太阳纹中是彝族绣娘一针一线的劳作,更蕴含彝族群众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向往。“非遗+文创”将民族非遗与现代设计融为一体,让传统文化走进现代生活。

设计师们的创意设计和彝族绣娘们的动手劳作,共同绘出了属于金银山乡村振兴故事的新篇章,这不仅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相互成就,更是文化自信的生动实践。

以第一批文创产品为开端,“非遗+文创”不会停下脚步,将继续打造民族文化新名片。此山文创工作室后续将持续投入,与金银山街道和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同心协力,延续“统一战线”帮扶故事,借助非遗桥梁,融汇彝族文化,设计更多兼具文化价值与市场潜力的作品。未来,“非遗+文创”项目将通过更多的文化媒介和宣传手段,助推金银山乡村振兴和文化建设工作。

此次非遗文创项目的第一阶段成果离不开金银山街道的全力支持、此山文创工作室的公益奉献和山东大学“助力黔行”团队的长久工作。如今,打造彝族文化新名片、助力乡村振兴任重道远;未来,随着项目深入推进,相信会有更多群众受益于“非遗+文创”创新模式。在山大、金银山等多方校地联动下,彝族非遗文化也将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绽放。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