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2日,济南热闹非凡,首届大学生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的决赛在这里隆重举行。本次大赛由山东大学主办,吸引了全国范围内367所高校、超过17万名学生参与,展示了新时代高校学子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其中,山东大学的“智构新生——人工智能赋能考古学科数字化转型”项目斩获了桂冠,成为大家瞩目的焦点。
本次比赛的规模异常庞大,参赛项目数达近2.5万项,涉及文理工医多个专业领域,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多元化的学科背景和创意能力。在经历了初赛、网络评审之后,共有404个优秀项目从全国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进入到决赛的现场展示环节,展现了参与者们辛苦耕耘的心血与智慧。
晋级到决赛的项目代表了来自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84所高校,其中不乏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和福建师范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经过紧张的比赛,最终山东大学凭借创新的数字化考古项目赢得了金牌,四川美术学院的“星心计划”与山东大学(威海)提出的“以画疗心”项目分别获得银、铜奖,彰显了各校在社会服务及人文关怀上的努力。
在颁奖典礼的盛大仪式上,来自全国180余所高校的负责同志、近1200位参赛教师和学生齐聚一堂,分享这一荣誉。同时,80余位专家评委以及多位政府领导亲自到场支持,为年轻人的创造力点赞。这一盛事不仅是对学校和参赛者的肯定,更是鼓舞了无数年轻人投身实践创新的热情。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赛的最后,下一届比赛的主办单位代表、西安交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杨建科也象征性地接过了大赛的旗帜,为未来的比赛注入了新的动力与期许。预计在2024年9月,山东大学将会向全国发起新一轮的大学生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以“融创赋能,实践致新”为主题,继续推动高校文科人才培养的深度转变。
此番大赛旨在紧密结合国家的战略需求,以及经济和社会的实际发展,在文史哲、经管法、教育与艺术等各个学科间融合创新。大赛不仅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组队开展实践活动,更是一个促进他们将“软实力”转化为“硬支撑”的重要平台。通过这样的形式,高校将“脱虚向实”落实到人才培养中,让学生们在应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能力,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总而言之,首届大学生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参与的高校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更为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与思考。它启发了我们,未来的大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需具备独立思考和实际操作的能力,才能在全球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