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山东大学第九届齐鲁青年论坛启动,本次论坛以“海纳百川聚英才 全面图强创未来”为主题,多年来,齐鲁青年论坛已成为山东大学引才聚才的重要品牌活动,为海内外青年人才搭建沟通互动的平台,吸引更多青年人才来鲁创业。

论坛开幕式上,山东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术才介绍了学校总体情况以及学科、人才等方面培养现状,近年来,山东大学国际主流排行榜位次接续攀升,例如,世界大学自然指数排名21位、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121位、ESI世界大学排名141位等。

在人才培养上,山东大学创建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和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未来技术学院、教育高等研究院等,健全“六堂一院”引领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多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一流专业与一流课程建设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学科水平跨越式提升,4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第五轮学科评估A类学科增量和总量位居全国前列,20个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贡献能力进入ESI前1%,7个学科进入ESI前1%。
在科研能力方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连创新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达584项,位居全国前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9项,创历年之最;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立项数列全国第一;2023年竞争性科研经费近30亿元等。此外,学校还新增5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了新一代半导体材料集成攻关大平台,建设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自主建设深地探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
李术才表示,山东大学始终把人才强校战略作为事业发展的核心战略,助力学者施展才华、实现梦想。例如,学校为人才提供团队建设支持,稳步推进“头雁领飞、雁群跟随”的建设模式,为新入校的青年学者配备生涯发展导师鼓励支持加入团队、参与重大重点项目;以“关键技术+人才”模式超前遴选一批具有较大潜力的40岁以下的中青年学者,帮助组建团队等。
他欢迎海内外青年学者朋友加入山大,学校将持续深化人事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富有青春朝气、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制度体系,提供优质的平台支持、先进的实验条件支撑、有力的团队保障,为青年人才构建多途径晋升发展的通道,助推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一同开拓山大这片“新质沃土”。
山东大学人事部部长、人才工作办公室主任刘健介绍了学校人才政策,从人才队伍概况、体制机制改革、杰出人才体系、青年人才成长通道、评价与激励等方面展示了山大优质的人才发展环境,表达了引才育才爱才的诚意。他介绍,2018年以来,山东大学新增国家级人才417位,其中两院院士(含聘任制)12人,领军人才翻番、“四青”人才翻两番。学校未来建设发展力量日益坚实,高层次人才占专任教师队伍比例超20%;4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全校专任教师比例近60%;博士后在站总量约2300人,位列全国第六,超过全省三分之一,统招博士后数量连年增长等。
据介绍,学校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打造山大特色杰出人才体系、科学配置编制岗位资源、健全多元评价机制、下大力气推动聘期考核改革、首创“1+N”能力提升体系、深化收入分配改革等,加速顶尖人才突破,实现领军人才倍增,加强创新团队培育,促进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引育国家紧缺专业人才。学校构建山大特色杰出人才体系,唯才是举,破除“五唯”;设置人才成长八个层次,遵循人才成长规律,衔接有序;设置荣聘教授岗位,调动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设立“名医体系”“教学荣誉体系”,对实验技术人才实行“一人一议”;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人才支持,鼓励人才脱颖而出。
论坛上,山东省委组织部,以及济南、青岛、威海三地相关负责人就相关创新创业环境和各类人才支持政策进行了详细解读。本届论坛还对2023年度山东大学人才工作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激励各学科引才主体的积极性。
据了解,齐鲁青年论坛作为山东大学引才聚才的重要品牌活动,自2016年至2023年已成功举办八届,为广大青年学者搭建起学术交流合作的平台,百余名青年才俊通过论坛加入山东大学,为建设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世界一流大学汇智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