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之年,山东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充分发挥在特殊群体社会综合治理领域的交叉学科优势,开展留守儿童精准扶智新模式——“守望行动”大型公益项目,将“互联网+”、大数据、视频处理等新兴信息技术与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融合应用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帮扶中。项目组自主开发专用在线帮教大数据平台和教学软件,吸引优秀大学生志愿者与留守儿童开展“1对1”、长期、高频率线上帮教,为留守儿童提供优质的学习指导和朋辈陪伴,从而解决优质教育资源跨地区流动的困难,把最先进的科技智慧注入偏远地区教育发展的血脉中。
一、基本情况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问题,经过大量实地调研发现,由于长时间的亲子分离,主要照料者的关爱和监护力度欠缺,学校、社区等重要成长环境提供的资源和保护力度有限,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的人际关系疏离、情感淡漠、各类行为问题突出,甚至频频出现被严重伤害的极端事件。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破解农村留守儿童难题成为近几年我国青少年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山东大学积极发挥自身教育资源优势,于2018年5月启动“守望行动”,与包括确山县在内的多个农村地区建立了长期定点帮扶关系。通过项目组自主搭建大数据平台和上课软件,大学生志愿者和留守儿童可以开展“1对1”、长期、高频的线上课程,志愿者以“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进入留守儿童的生活,为其提供优质的个性化学习辅导和朋辈陪伴。项目根据每名孩子的实际需求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每周开展1-2次帮教活动,包括线上课程、课业辅导、线下活动等内容。
经过四年多实践,已注册志愿者373名,帮扶留守儿童208名,总上课次数达10562节。两省三地的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条件得以改善,学习资源得以补充,情感陪伴得到满足,增强了成长的内生动力,项目在当地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
二、实施进展
“守望行动”启动之初,按照平台化建设思路,采用信息与传播技术力量丰富了乡村地区学习资源,每周一次“一对一”常态化帮教,及时全面地了解留守儿童和家庭的教育需求与诉求。借助大数据智能分析和可视化平台体系,采集留守儿童音视频数据,实现了基于儿童、教师、家长、学校等多主体数据的存储管理,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效果诊断,形成留守儿童网课学习的历时性数据,动态监测远程帮扶给留守儿童带来的新变化。
(一)“一对一”常态化陪伴,“智志双扶”打造专属教育方案
“守望行动”利用网络教学的便捷性,突破了传统教育脱贫攻坚方式中缺乏的持续性和推广性的隐形痛点。在日常线上辅导中,志愿者根据留守儿童的实际需要及兴趣爱好,解答课内问题的同时,对学有余力的儿童进行延伸教学,并加入性格培养部分,循序渐进培养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性格。志愿者与留守儿童形成的“一对一”匹配关系将维持三到四年甚至更长时间,以达到高频、长期陪伴成长的目的,弥补父母缺位所造成的情感缺失。同时,注重儿童人生目标的确立,激发留守儿童成长发展的内驱力,从而降低留守儿童少年失学辍学率。
(二)搭建安全自主化技术平台,提供全程精准技术支持
“守望行动”信息技术团队采用国际领先WebRTC多媒体技术架构,研发了具有高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守望”视频教学软件系统,适用于乡村地区网络服务较差、传输速度较低的环境,辅以大数据智能分析技术,实现对留守儿童及大学生志愿者参与项目前后的学习状况、生活习惯、心理状态以及行为认知的效能评估和关联分析,为后续活动开展提供决策依据,也为相关乡村教育改革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以“守望”平台收集的数据为依托,根据深度学习算法精确地解析出留守儿童学习、心理方面包括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等关键信息。采用多模态融合模型,进行情绪分类模型训练(生气、悲伤、厌恶、高兴、惊讶、中性)。借助文本关键词提取技术与多模态情感分析技术,为下一步进行深度的留守儿童学习兴趣、自我效能感、孤独感等研究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大数据平台的可视化功能、留守儿童的画像信息及信息查询功能、平板电脑中的数据采集软件实时采集留守儿童的用户轨迹的功能,可以为留守儿童教育研究提供更多信息。
(三)科学诊断项目成效,建立多维度留守儿童教育历时性数据库
截至2022年7月,大数据平台已收集3216小时授课视频、36000张微表情图片和300小时时长文字转录稿,“守望行动”社会学团队运用随机抽样法抽取了大数据平台上的部分网课教学视频,并采用分析质性数据时常用的三级编码法分析了基于视频影像信息撰写的田野笔记和视频对话的文字转录稿以及大数据团队运用算法截取的近万张留守儿童和志愿者的微表情图片,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帮助留守儿童在网络教学情境中实现有效学习。
用问卷调查法、参与式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收集呈现留守儿童态度和行为模式的主动数据,从志愿者帮扶情况、留守儿童生活学习情况、课程内容个性化情况、网课教学效果、安全放心的网络环境等八个维度对收集信息进行专项诊断,对目前项目成效形成科学研判,在今后不断优化项目帮扶方案,改进帮扶措施。
为持续追踪留守儿童成长和发展情况的变化轨迹,“守望行动”项目组还为每位留守儿童创建了一个可识别的码号,将来自教师、家长和志愿者的数据与该留守儿童相关联,并为每位留守儿童生成其参与“守望行动”项目的历时性数据,以达到在多年间持续追踪该名留守儿童成长和发展情况的目的,最终建立多维度留守儿童教育历时性数据库,为今后制定留守儿童相关帮扶政策,提供有力数据支撑。
(四)建立高校和帮扶县为主体,公益组织和企业积极参与的工作模式
在实施“线上”+“线下”双重帮扶的过程中,山东大学师生和帮扶县的相关人员广泛参与、深度实践,打造了多领域专家团队,包括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黄卫平院长和李玉军教授牵头领导的大数据和信息技术团队、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李淼教授牵头领导的社会学团队、山东大学李娟教授牵头领导的心理学团队、山东大学基础教育集团牵头领导的教育学团队,还有蓝海研究院、声网公司等社会支援团队。不同领域团队相互补充、密切配合,发挥各自优势,解决理论、实践和技术上的难题。
三、主要特点
(一)坚持专业化支撑
充分发挥山东大学综合性大学的智力、人才优势,积极调动各类社会资源,组建专业的信息技术、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志愿者、社会支援团队,为项目提供多领域、全方位的智库支持,提供专业教育指导服务和全方位保障,助力脱贫地区留守儿童教育成长。
(二)坚持精准化服务
项目在准备阶段立足当地实际,开展长期充分调研,为留守儿童群体性教育问题把脉诊疗,找准重点,精准施策,以精准化贯穿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实施阶段,按照“补短板、强弱项”的要求,聚焦留守儿童教育教学需求、心理和情感需求等内容,坚持“智志双扶”,采取“1对1”“点对点”的方式精准施策,为每位留守儿童打造专属教育方案,以点带面,促进脱贫地区教育整体发展。
(三)坚持项目式推广
项目在多个地区中小学开展试点实践,以“守望行动”这一完整的项目形式,将金牌的专家团队、领先的信息技术、成熟的机制经验等多板块完美融合,在多个地区复制推广,不断扩大试点范围。同时,随着试点深入,持续跟踪研究、分析研判实施效果,不断完善软件系统、积累实践经验,修正项目方案,使之更加符合留守儿童教育实际需求,总结形成愈加科学完备的实施方案和方法论。
四、成效经验
(一)以服务乡村振兴为总体目标,打造留守儿童帮扶平台的“智慧大脑”。
自启动至今,大学生志愿者和留守儿童的人数不断扩大,在各创新试验点学校不断检验和完善系统化、模式化的教育干预措施。在留守儿童学习状况和心理状态分析把握、志愿者遴选、家校互动等方面,已建构了成熟的制度机制。“守望行动”项目还将继续推进留守儿童网课学习情况的大数据研究,打造留守儿童帮扶平台的“智慧大脑”,在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知识的指导下,实现留守儿童帮扶的精准化和智能化。
(二)“守望行动”以关爱服务留守儿童为核心,激发留守儿童全面发展的内生动力;提高大学生志愿者的社会责任,双向共同成长。
留守儿童通过网络授课的形式,获得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有效学习指导,以及高质量的朋辈陪伴,补齐内心情感缺失。回访问卷调查显示,“守望行动”对于留守儿童创造力、批判性思考、理解能力等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起到显著推进作用,提高了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习动力,有效减少了适龄儿童失学、辍学情况。
参与“守望行动”项目的志愿者在开展网课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为留守儿童提供了更多的受教育机会,还有效地拉近了与留守儿童之间的心灵距离,使得自身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获得自我成就;在提升留守儿童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实现自我成长。
(三)立足实际,开展项目式学习,丰富留守儿童学习资源。
守望团队通过前期对河南确山、山东沂水等地的走访调研发现,部分乡村地区的孩子教育资源短缺,师资力量仅能勉强维持孩子们的基本语数英等科目的学习。
为了拓宽孩子们的视野,促进孩子们多元发展,“守望行动”在其网课教学活动中实施根据科学原理设计的PBL(project-based learning,项目式学习)活动,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农村学校由于师资匮乏无法开设科学课程的不足,同时充分利用“守望行动”项目志愿者多为理工科背景的专业优势,提升留守儿童对科学的兴趣,促进留守儿童全面健康发展探索网课教学新模式。项目组希望通过该计划了解到,让留守儿童持续参与PBL科学活动是否会提高其科学学习兴趣,科学学习的自我效能,对科学知识、技能的掌握以及将来从事科学相关职业的期望。
(四)以跨学科交叉合作为途径,提升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专业水准。
通过促成社会学团队与大数据团队的跨学科交叉合作,在长期追踪留守儿童的网课学习经历、农村学校教育经历和村庄生活经历的基础上,为乡村地区留守儿童量身定做远程教育课程,从而探究出现实可行的留守儿童远程教育实施机制。同时,收集反映留守儿童网课学习情况的历时性数据,动态地监测远程教育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
“守望行动”心理学团队针对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自卑心理、渴望连接但缺乏技巧、心智发育相对缓慢等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共情技术、自我暴露技术、积极关注技术等心理学相关培训,使志愿者充分了解留守儿童心理特点,选择适宜的沟通方式,给与留守儿童正向反馈,增加自信心、安全感等。团队还注重留守儿童的心理干预,并对心理干预效果进行跟踪研究。通过心理测试采用16PF心理量表、SCL-90心理量表、SDS心理量表、SAS心理量表的前测和后测结果对比研究,及时调整心理干预方法和形式,提升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五、推广实施考虑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要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理清工作思路,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守望行动”充分发挥山东大学人才、科技优势,探索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路径模式,初步实现了试点学校教育信息化2.0要求,承载了科研与公益的双重意义,是一个将社会行动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双赢项目。
经过四年多的实践积累,项目研发的自主化技术平台,兼具安全性和国际领先性,项目已经形成规范化的成熟制度机制,具备可复制性、可推广性。未来一年,项目将在山东大学定点帮扶县确山县全面推广,帮扶留守儿童将达到500人以上。“十四五”期间,将在更大范围推广“守望行动”,建立留守儿童帮扶领域的常态化机制,不断提升山东大学服务乡村教育振兴的质量和水平,以教育促进“造血式”振兴,发挥在教育振兴乡村中的排头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