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山大人,一生山大情。10月19日,山东大学召开首届全球校友大会,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海内外校友及亲属5000余人齐聚母校追忆青春年华。光学80级校友薛其坤等5位院士校友也来到现场。据山东大学校长、校友会会长李术才介绍,山东大学建校123年来,先后为国家和民族输送了70万各类人才。近年来,山东大学推动各项事业取得了优异成绩,办学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快速提升,“这份荣耀属于每一位山大人。”如今,在山东大学全面图强的道路上,他希望能够得到校友的坚定助力。

述成绩:办学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快速提升,“荣耀属于每一位山大人”
李术才首先代表学校向跨越山海、齐聚母校的校友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说,建校123年来,山东大学始终坚守“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办学宗旨,践行“学无止境、气有浩然”校训精神,先后为国家和民族输送了70万各类人才,培养了一大批学术大师、兴业英才、治国栋梁,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学校积极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推动各项事业取得了优异成绩,办学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快速提升,开启了“全面图强”新征程。
学科水平不断攀升。4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增量并列全国第2;第五轮评估结果取得历史性突破,A类学科总量位居全国前列,增量并列全国第1;20个学科进入ESI前1%,7个学科进入ESI前1‰。金融数学、密码学、晶体材料、地下工程、生殖医学等若干学科方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学校在国际主流排行榜位次接续攀升,世界大学自然指数排名21位,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121位,ESI世界大学排名141位。

立德树人成果丰硕。打造“学在山大、快乐成长”特色育人体系。新增一批国家急需“四新”本科专业和新兴交叉学位点,在全国首设新工科专业“工程软件”。获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入选数学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成立人工智能学院、未来技术学院、教育高等研究院,入选新一期国家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着力培育高素质拔尖人才。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奖连续五届位居全国前10、“三创一挑”成绩稳居全国前列。
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国家级领军人才259人,总量实现翻番。3人获评全国创新争先奖,4名教师和1个集体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最美教师”和全国教育系统先进表彰。科研水平持续突破。新增5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布局建设新一代半导体材料集成攻关大平台、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启动深地探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自主建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连创新高。非线性光学晶体世界领先,第三代半导体国际“并跑”,嗅觉感知分子机制探索、人类早期胚胎发育研究等引领前沿。
文化引领担当有为。承担全球汉籍合璧、《永乐大典》存卷综合整理等多项国家重大文化工程。焦家遗址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山大博物馆获评全国高校唯一历史考古类国家一级博物馆。社会服务贡献突出。坚定实施服务山东战略,持续擦亮“山大系”品牌,以服务济南为核心构建“三核引领、多点突破”工作格局,打造服务山东“1+N”校地合作新模式。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设立云南、甘肃研究院和“双一流”高校首家驻藏实体研究院。齐鲁医院绩效考核综合排名全国第5。山大校友“泉城行”“青岛行”“淄博行”“南京行”“确山行”等活动助力地方产教融合,校友企业家俱乐部和医药、智能制造等行业校友会促进产业创新发展。
此外,山东大学在开放办学领域也得到了深入拓展。学校发起成立了鲁港澳高校院所创新联盟。与耶鲁、剑桥、南洋理工等国际顶尖高校共建33个研究机构。赴法国、肯尼亚开展国际考古,在AMS、ATLAS等国际大科学计划中发挥重要作用,学校国际声誉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李术才表示,这一系列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全校上下的共同奋斗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也离不开广大校友的热情参与和积极贡献,“这份荣耀属于每一位山大人。”

论成就:现场来了5位院士校友,光学“五院士”来了俩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李术才表示,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从山大奔赴五湖四海,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步伐,在学界、政界、商界等各行业、各领域书写了一个个精彩的人生篇章,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
记者注意到,山东大学首届全球校友大会现场一共来了五位院士校友,分别是:光学1980级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玉鹏,光学1980级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未来科学大奖获得者、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薛其坤,化学1980级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未来科学大奖获得者马大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未来科学大奖获得者彭实戈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未来科学大奖获得者王小云教授。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光学系校友刘泽金、薛其坤、王玉鹏、郑婉华、金奎娟五位院士在激光技术、量子科技、超导材料等战略领域积极抢占科技制高点,取得了耀眼成绩;彭实戈、马大为、王小云院士聚焦前瞻性基础研究,实现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84级校友、天问三号任务总设计师刘继忠勇闯科技“无人区”,助力航天强国事业蓬勃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山大当选两院院士本科校友数居全国高校前列,4人获“未来科学大奖”,分别是彭实戈院士、薛其坤院士、马大为院士、王小云院士。山东大学也因此成为未来科学大奖上获奖人数最多的高校之一。当天,四位“未来科学大奖”获得者悉数来到现场。四位院士还受邀与任友群书记、李术才校长共同启动了山东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基金。

面向经济主战场,79级校友宁高宁,凭借卓越的组织领导与产业整合能力,掌舵多家世界一流企业;97级校友詹克团等6位校友,联合发起集成电路未来诺贝尔奖基金,强力支持国家急需紧缺人才培养;97级校友管清友,深研宏观经济政策与改革,在咨政建言中努力推动产业规划与区域发展;07级校友刘培超、08级校友崔远驰,传承弘扬创新精神,在智能协作机器人、仪器设备数字化领域服务社会需求、引领行业发展。

宁高宁校友、王玉鹏校友,与任友群书记、李术才校长共同启动了山东大学校友终身学习平台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79级校友崔鹤、李永胜分别破解离子色谱仪、磁悬浮节能技术“卡脖子”难题,获首届“国家卓越工程师”荣誉称号;77级校友李培林首次提出“社会转型”理论,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治理作出突出理论贡献;78级校友周厚健坚持技术立企,带领海信研发中国首颗8K AI画质芯片,成为国产画质芯片的重要里程碑。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80级校友王晨始终心系齐鲁医学,累计向学校捐款超过1亿元,有力推动零磁医学创新发展。82级校友宁光在内分泌代谢病领域持续创新治疗手段与方法,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点亮了“中国内分泌之光”。03届博士校友于金明率先提出“精确放疗”的理念,把我国从常规放疗引领至“精准放疗”时代。
广大校友在各行各业和各条战线上发光发热,屡创佳绩,彰显着一代代山大人的“家国情怀、担当精神、崇实品格、创新素养”,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母校以你们为荣,为大家点赞、喝彩。”李术才表示。
瞰未来:山大全面图强,不能没有你
李术才介绍说,今年6月,山东大学召开第十五次党代会,围绕建设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世界一流大学,擘画了未来五年和更长时期的宏伟蓝图,作出了“两步走”战略安排:到二〇三五年、建校135周年前后,学校整体实力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到本世纪中叶、建校150周年前后,学校整体实力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为此,山东大学明确了“一五七九”发展思路。
当下,山东大学建设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世界一流大学迫切需要全体山大人勇担使命,敢闯敢创,加快推进“以质图强”的系统性变革,加速实现“全面图强”的整体性跃升,“希望校友们不断发扬母校优良传统,共同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努力践行新时代山大人的历史使命。”下一步,山东大学将按照“母校与校友互惠互荣”服务理念,不断建强组织、更新机制、加深交流,竭尽全力服务好广大校友,努力为全球校友打造“情感互通、资源互享、事业互动”的温馨家园。“希望广大校友坚定助力母校全面图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引入更多社会资源,关心支持学校发展,助力山大加快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更好地服务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
记者了解到,10月19日下午,山东大学与南方科技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秉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平等互利、相互促进”原则,立足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凝聚全球优秀人才,在现代大学体制机制改革、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医学院建设、人才联合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化办学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合作。

南方科技大学校长、1980级校友薛其坤院士表示,作为一名山大校友,他对母校近年来取得的发展成绩深感自豪。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是两校落实国家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具体实践,也是两校深度、全面合作的正式开始。南方科技大学将与山东大学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方面,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围绕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校企联合打造专业平台等方面拓展合作空间,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校友是母校办学水平的最重要体现和最亮丽名片。”山东大学党委书记任友群在主持大会时表示,母校的每一项发展成绩都有广大校友的赤诚奉献、鼎力襄助,母校的点滴变化都凝结着全体山大人的智慧与力量。校友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最重要的资源,是学校最可信赖与依靠的力量。“山大好,校友才好;校友好,山大会更好。”任友群表示,山东大学将以本次全球校友大会为契机,坚守“为国育贤”的初心使命,守正创新、继往开来,与70万山大校友一起努力,弘扬山大精神,讲好山大故事,携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强省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 记者 徐玉芹 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