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从“子曰”到“they said”——跨越语言的相逢

发布时间:2024-09-04 10:31:49 发布来源:中国网 作者: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这和我们阿拉伯语中的一句名言很像。”来自约旦的柏霖说:“每当我朗诵这句话时,中国和约旦、古老的过去和今天就在我的心中相遇。”

一场文化盛宴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海内外中华文化爱好者踊跃投身其中。在这场文化盛会上,来自51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用11种语言诵读中华经典,超过1.2万余件精彩绝伦的作品汇聚一堂,第三届儒家经典跨语言大会让全球各地的中华文化爱好者共同感受中华经典的魅力与精彩。

不止诵读,还有深度融合

雷特姆,俄罗斯人,28岁,今年是他来到中国的第8年。在自己的朗诵作品中,他选择了《论语》《大学》和《礼记》的经典篇章。

“儒家文化强调道德修养、人际关系和社会治理。”他说,在自己选择的篇目当中,《论语》教导人修身学习、《大学》教导人做事理政,而《礼记》描绘世界大同的景象,时至今日,这些经典依旧有着深远的意义。

“作为一名外国留学生,我喜爱中国,迫切的想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帮助我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有助于我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

雷特姆参加民俗节目

除了参加第三届儒家经典跨语言诵读大会,雷特姆还参与拍摄民俗短视频,并在自己社交平台上分享见闻,让大家从这一双“外国眼”中看不一样的传统文化和中国故事。

齐鲁大地的大小古城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在实地游学、志愿服务的点滴中,儒学理念不再仅仅是文字,而是化作了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画面。

“在未来,我也会通过看书、上网和参加各种活动等方式,继续深入学习和传播儒家文化,让更多人知道和喜爱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这样能促进不同国家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合作,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和谐包容。”

从越南到俄罗斯再到中国

对于越南的李芳草来说,学习中华文化是一条充满戏剧性的道路。

18岁的李芳草成绩优异,在越南拿到俄罗斯全额奖学金出国留学,在遥远陌生的欧洲国度,开启了她的学习中文旅程。

“我的中文老师曾告诉我,作为学习中文的人,必须深入了解儒家经典与中国诗歌,要通过那些经典之作,去领悟中国人的精神和文化内核。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走进中文的世界,感受那份独特的魅力与深度。”

李芳草告诉我们,在她接触的语言当中,汉语入门是最难的,但是当她大三通过hsk5级考试后,她读到的每一句名言、每一首诗词,都将她带入一个全新的世界。

李芳草吟唱《春江花月夜》

“每一首诗词背后都是情感,第一次听到王菲演唱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时候,里面蕴含的思念瞬间打动了我,我突然明白,无论说什么语言,人们的情感是共通的。”李芳草动情地说:“所以在我选择吟唱《春江花月夜》参加这次跨语言诵读大会,这首隽永的唐诗感动了古代的人,也感动着我们。”

“我正在攻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希望能够更深入地学习和研究我所热爱的领域。”李芳草说,待学业完成后,她想当一名优秀的汉语老师,成为沟通中外文化的桥梁,“无论身在何处,我都会继续学习汉语,学习儒家经典和中华传统文化。”

用母语诠释中华经典

“我和儒家文化的故事从高中就开始了。”就读于山东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法国留学生金童告诉我们,在法国昂热读高中时,她结识了一位中国笔友,在两人的电子邮件中,她第一次知道了孔子和儒家文化。

金童与同伴共诵经典

“后来我真的有幸来到了中国,我在古代文学课上学习了儒家经典篇章和唐诗宋词。那些文字中蕴含的思想和意境,让我感到非常亲切。”金童说,所以她和同学们结伴参加了第三届儒家经典跨语言诵读大会,希望把儒家经典以多种语言传播出去,在各国孩子们的心中播下一粒种子,让更多孩子像她一样,通过儒家经典来认识中国、了解中国,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德不孤,必有邻。”来自约旦的柏霖,用中阿两种语言诵读这段话。

“我的中文名,取自‘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柏霖介绍,这句古语好像和他的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多年的求学道路上,这句话在一直支撑着他,每当遇到困难和挑战时,他都会想起这句话,从中汲取力量。“中国被誉为礼仪之邦,君子之国。儒家经典,作为中华文化瑰宝影响深远,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参加大会的外国选手而言,儒家经典诵读更是意义非凡,让我们有机会亲身感受传统文化跨越千年的智慧。”

“将那些经典的儒家名言翻译成我的母语,为我打开了一个更广阔的理解空间。这不仅是一种语言的转换,更是一种文化的桥梁,让我能够与身处不同国家的人们建立联系,形成共鸣。”柏霖深有感触地说。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中华文化的魅力日益彰显于世界舞台,从古老的《诗经》《论语》,到唐诗宋词的瑰丽篇章,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中华文明的智慧穆如清风。这些融汇在我们骨血中的精神,不仅塑造了中华人民的品性,更通过诵读大会的形式,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文化内核,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跨越国界,跨越山海,琅琅传诵,滴滴润心。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