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上午,山东大学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高峰论坛暨山东大学浪潮人工智能学院成立大会在该校中心校区举行。山东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术才发布《山东大学服务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山大将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产业升级、生态保护、能源交通、海洋经济、文化建设、民生改善和对外开放十个维度精准对接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要求,开展有组织的社会服务。
李术才介绍,为更好地回馈山东人民、服务山东发展,山东大学系统提出《山东大学服务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升级形成服务山东3.0版,包含本服务山东建设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服务山东构建“2+N”人才集聚雁阵格局、服务山东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服务山东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服务山东优化能源和交通结构、服务山东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服务山东建设新时代文化强省、服务山东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山东扩大对外开放十大行动。
其中,服务山东建设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行动,将打造10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在材料、生物、工程、数理、医学等相关领域布局建强;打造3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在深地工程、生殖医学、智能制造等领域谋划布局。在宽禁带半导体、合成生物学、新能源、重大工程安全等领域集中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着力解决制约山东高质量发展的瓶颈,聚焦“十强产业”需求建设100个产业研究院,2027年力争实现3至5项亿元级项目在鲁落地转化,支撑建设创新型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100家以上。
服务山东构建“2+N”人才集聚雁阵格局,建设适应“四新”经济发展的学科专业,包含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数据科学、碳中和技术、低碳循环经济、生物医学工程等;争创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及创新研究院,每年培养工程硕博士总量在山东占比超50%。到2027年实现博士招生数量突破3000人、博士后在站数量翻番、山东省博士后总量中占比50%、毕业生留鲁率达70%等。同时,到2027年新增全职顶尖科学家和学术大师30名左右,国家级领军人才80位左右;实现各类领军人才突破300人次,在山东高校人才总量中占比超50%。
服务山东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围绕山东一流学科建设“811”项目规划,有力推动数学、化学等国家一流学科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考古学等优势学科发展,到2027年实现综合实力位列全国高校前列,支撑山东省国家一流学科数量翻番。在学科建设、人才引育、人才培养平台构建、高等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发力,有力打造山东高校高质量发展共同体,带动省属高校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实现突破。
服务山东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参与山东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围绕石化、钢铁等万亿级传统产业,搭建创新平台,聚焦绿色化、节能化、智能化等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开展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推进数字化转型、国产化替代、先进工艺推广、节能降碳改造,助力山东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积极参与山东战略性新兴产业扩容倍增行动,围绕智能家电、动力装备、高端数控机床、新能源汽车、现代医药、低空经济等产业,共建产教融合平台,开展重大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发,提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示范应用和迭代升级,助力山东新兴产业跨越提升。积极参与山东未来产业创新突破行动,强化未来技术跟踪预测,围绕人工智能、元宇宙、量子科技等产业,加强前沿技术多路径探索、交叉融合和颠覆性技术供给,从创新源头和技术底层催生原创性、引领性成果100项左右,助力山东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服务济南、青岛、烟台等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
积极参与山东数字产业化“十大工程”、产业数字化“八大行动”,围绕晶体材料、第三代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等,延伸发展高端封测业,助力山东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核心的数字经济发展,支撑山东打造全国重要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高地。
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发挥黄河流域大学联盟、黄河论坛等平台作用,进行协同创新、产业协作、人才交流,推动8个黄河流域省份与山东战略协同,建强黄河国家战略研究院,服务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及其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高质量建设。强化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合作,推动建设中新绿色科技研究院,助力中新(济南)产业绿色智慧示范区建设。围绕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等环境保护要求,重点多领域研究空气质量全面改善、美丽河湖保护建设管理、土壤环境质量巩固提升,突破人工湿地效率低等技术瓶颈,保障水生态安全,增强水生态系统碳汇等,全力参与沿黄生态廊道保护建设,助力美丽山东建设。
服务山东优化能源和交通结构,聚焦核能、太阳能、风能、氢能等领域,着力开发清洁能源及其安全高效运行技术,成立核科学与技术学院,联合中核、华能、国电投等央企高起点发展核科学与技术学科,攻关新型低碳/零碳电力系统及储能技术,攻关研发氢能“制储输用”体系关键技术与装备、化石能源低碳零碳化利用技术等,助力培育10家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知名企业,氢能产业总产值规模超百亿元,推动山东建设国家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区。全面融入山东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促进烟大海底隧道项目立项建设,着力破解无人驾驶、智慧高速、智能铁路、智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等领域“卡脖子”技术难题,加强智能建造等领域关键设备、关键技术研发,推广新能源、智能化、数字化的先进交通装备及大型成套技术装备,服务建设创新协同、融合开放的智慧交通体系,助力山东建设全国首个交通强国省域示范区。
服务山东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积极参与山东“透明海洋”大科学计划,强化与崂山实验室在海洋碳汇、海洋高端装备等方面的合作,培育壮大现代海洋产业集群和领军企业,服务青岛、威海、日照等加快建设海洋经济示范区,强化与山东港口在数字孪生、港口智慧物流等方面的合作,参与建设新兴技术应用示范场景10个。
服务山东建设新时代文化强省,加快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大基础研究,支持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学术建设,联合建立世界儒学与文明对话研究院,深度参与国际孔子文化节、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助力山东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究高地、中华文明对外传播品牌。承续“全球汉籍合璧工程”“永乐大典系统性保护整理出版工程”等国家重大文化工程,参与“山东文脉”工程、组织编纂《齐鲁文库》,深化稷下学宫挖掘研究和成果转化,做好焦家考古遗址后续工作,联合山东文旅等行业龙头打造10个省级生态旅游区等。发挥国家治理研究院等机构作用,深入研究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宏观、中观、微观层面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到2027年,与山东省及16市形成高质量智库服务机制。
服务山东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创建国家医学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口腔区域医疗中心,统筹推进国家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提升山东省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到2027年完善分级诊疗和专科联盟体系,实现总门诊服务量2000万人次/年,出院服务量150万人次/年。
服务山东扩大对外开放,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到2027年建成3-5个国际高水平大学联盟、专业联盟,发起或参与3-5个国际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工程及人文交流合作项目,共建一批国际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产出重大协同创新成果,助力山东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
当天成立的山东大学浪潮人工智能学院将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世界科技前沿和未来发展趋势,深入实施“大人工智能战略”,推动构建“新一代人工智能集成攻关大平台”,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和产教融合,实施“三大人才工程”,实现人工智能领域高水平教育、高水平科技、高水平人才“三位一体”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