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讲好中华民族故事,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8月2日到8月4日,“石榴籽•祖国行”山东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团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开展“访一次护边人,走一次巡边路,听一场守边事”实践活动。团队成员拜访了国家荣誉称号建议人选——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前往红其拉普国门和排依克边境派出所红色教育基地,并在戍边民警的带领下参加了巡边实践。
团队成员首先前往提孜那甫乡拜访巴依卡•凯力迪别克。老人的家里排列着整整齐齐一间屋子的奖牌、奖杯、感谢信和荣誉证书。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向我们介绍了这一个个荣誉背后的故事。“我们为何要守边?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国家。”他语气坚定地说。听着他讲述那些艰难岁月中的不屈与坚持,团队成员仿佛能穿越时空,看到戍边战士们在风雪交加的边境线上,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长城。
(图为团队在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家中 阿尔曼江·阿迪力摄)
随后,实践团成员来到了排依克边境派出所。走进派出所,映入眼帘的是“忠诚守瓦罕,铁血筑青春”十个血红的大字。在留言石上,戍边民警们纷纷写下“军魂永驻”“保疆卫国,无上光荣”等振奋人心的留言。在所长和教导员的讲述中,我们了解到一代又一代的护边员在艰苦的环境中守护着界碑,守护着祖国的边防。“大家都说守边难,守边苦,但总要有人去做”,所长带我们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时说,“我们就像是火种,来自全国各地,最后扎根在祖国的边防线上。为祖国守好边,为人民站好岗。”听了所长的讲述,队员们热泪盈眶,那些只能从新闻和课本上了解到的故事,如今通过所长的讲述真实般地出现在我们眼前。在教育基地的留言墙上,一位高中生写下“历史、地理、政治书上的文字在这里变成了现实,这可能就是教育的意义。”
(图为排依克边境派出所民警为实践团成员介绍留言墙历史与内涵 排依克边境派出所供图)
(图为团队在排依克边境派出所红色教育基地学习 排依克边境派出所供图)
8月4日,所长和两位戍边民警带领团队成员来到边境地带进行了巡边工作。边境地区海拔四千多米,含氧量大约百分之十,且高山地带气候多变,因此巡边工作异常艰难。从派出所到边界线大概两个小时的车程,团队成员在戌边民警的引领下,沿边境线徒步至界碑,体验护边员的日常工作,探寻一代代守边人在界碑上留下的故事。守边人说:“有时巡边要在边境线上待三四天,一人带一瓶水和一点吃的,晚上还经常下雪。”在边境线上,有一块刻满了维吾尔语的石头,听所长介绍,那是龙吉克·卡德尔家族的家训石。虽历经风雨侵蚀,但石头上的文字与八一军徽仍清晰可见:守边爱边最光荣,望我子孙守边爱国一辈子。一名团队成员在巡边时表示:“我们走了半个小时就很累了,但戍边战士们要走二三十年,他们就是最可爱的人。”
(图为守边民警在“龙吉克·卡德尔家族家训石”旁为团队成员讲解后合影留念 排依克边境派出所供图)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所长讲到,警员与当地居民之间鱼水情深,守望相助。当地驻守的警员严守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积极帮助居民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大力推动文化润疆,提高民众的教育水平,改善居民们的生活条件。当警员们看见小女孩的鞋坏掉时,第二天就给小女孩带去一双崭新的鞋子;接到落水男孩的求救电话,民警刻不容缓地赶到现场,冒着生命危险淌过冰凉湍急的河流,救下了落水的男孩;夏季时牧民纷纷移居牧场,派出所的民警也会深入牧区、排查隐患,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图为团队在排依克边境派出所聆听所长讲话 阿尔曼江·阿迪力摄)
最后,团队成员来到了红其拉普国门。巍巍昆仑,雪域绝地,一个平凡又可爱的人铸成了坚不可破的边防线。在雪山的映照下,红其拉普国门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华人民共和国”七个大字熠熠生辉,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那些守护边疆的英雄们用血肉之躯为祖国筑城了一道新的长城,用青春与热血书写了祖国西部大地上最壮丽的诗篇。
(图为团队成员在海拔最高国门—红其拉甫国门巡边实践 阿尔曼江·阿迪力摄)
在未来,实践团成员也将用青年人的声音,讲好边疆故事,传播戍边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更多的青年了解祖国边疆的壮美与戍守边疆的艰苦,感受到祖国国力的强大,并将自身发展与祖国发展相结合,将小我融入大我,鼓励更多青年投身于边疆建设中来。(作者:任佳慧指导教师:张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