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4日,记者从“拯”力量2024——之江社会力量联合救援演习行动秘书处获悉,山东大学1985级校友夏学民将在此次演习期间向包括浙江省海豹应急救援中心在内的20余家救援组织捐赠“浙里安”注册商标使用权,使之用于公共安全、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等领域之普法与科普工作。

“此次知识产权捐赠行动,采用普通许可(非独家)授权,使用期限自 2024年6月16日始至2026年11月9日止。”夏学民说。

据了解,夏学民现任浙江省应急与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科普与宣教专委会主任,多年前他以个人名义申请注册了“浙里安”商标并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第64462291号商标注册证。
“我参加公益慈善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个人力所能及地向慈善总会、红十字会捐款,主动为老人儿童提供志愿服务,向政府部门等各类组织捐赠版权、商标权、专利权以及创意策划方案等。”夏学民说。
《慈善法》第三十六条规定,”捐赠人捐赠的财产应当是其有权处分的合法财产。捐赠财产包括货币、实物、房屋、有价证券、股权、知识产权等有形和无形财产。”夏学民善于运用知识产权等无形财产做公益慈善,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带来新的启迪。据了解,2018年3月,夏学民向浙江省“五水共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河长制办公室)捐赠了中国首例《河长》美术作品版权,该省治水办(河长办)副主任葛平安向夏学民颁发了荣誉证书。2023年底,夏学民向浙江省应急与安全科学技术学会捐赠了“浙里安”注册商标权,十二届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浙江省科普联合会会长周国辉为夏学民颁发了捐赠证书。2024年6月,夏学民向“浙江遗嘱库”慈善项目捐赠《家训红包》美术作品版权,助力现代家风培育、家族财富传承、家训家谱编撰等家庭建设。
评奖申报材料显示,夏学民在国内慈善界和学术界率先提出了“融慈善”新理念。据新华社报道,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夏学民提出,在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进程中应遵循“融慈善”理念。
所谓“融慈善”是指主动打破行政壁垒、部门藩篱、区域限制以及门户之争等“传统边界”,透过数字化改革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和智慧调度平台,统筹归集各部门各级各类公益慈善资源,以满足受助对象个性化需求,提升慈善帮扶精准性与有效性,助力共同富裕(含精神富有)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取得平衡。
记者了解到,夏学民担任浙江省慈善联合总会理事、浙江省信用协会顾问、浙江省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会、浙江省老年服务业协会媒体专委会负责人、浙江大学幼儿园志愿者、“浙江遗嘱库”首席学术顾问等社会兼职,他正试图把公益慈善(含应急慈善)、社会责任和信用建设进行“三融合”,努力探索研究“大综合一体化公益慈善”新模式,受到国内慈善界、信用管理界、社会责任理论界的关注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