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正值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三周年,首届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两创大赛启动大会暨“稷下风”院士讲坛在山东大学举办。
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是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和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联合主办、全国唯一被政府认可和指导的专门面向研究生群体的全国性公益赛事。今年是大赛创办第11年,创设首个文科主题——“文化中国”两创大赛并落户山东,秘书处永久落地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党委书记任友群在致辞中表示,大赛既是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鼓励研究生以实践创新推动理论创新、培养中国文化认同与辨识能力的具体实践。山大一直坚持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大力实施学术兴校战略和文化引领战略,产出精品力作,涌现名家大师,培养时代新人。要以此次大赛为契机,与全国各高校一起,全面加强文化育人实践交流,激荡起文化“两创”热潮,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长栾宗涛说,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两创大赛秘书处设置于山大,得益于齐鲁文化的源远流长、滋养深厚,希望通过大赛激发“文化两创”的活力,为以高质量研究生教育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以及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作出有益贡献。

山东大学讲席教授杜泽逊发布首届大赛赛题。题目包括中国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的创意改编、孔子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圣贤与智者心目中的美善世界、“齐风鲁韵”的舞蹈表达等,选手可以通过数字创意、戏剧影视、文学创作等多种形式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实现创意性表达。
栾宗涛为杜泽逊颁发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聘书。组委会向专家委员会专家颁发聘书。
会议同期举行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两创大赛研究生“学术嘉年华”“稷下风”讲坛等系列学术活动。高文院士以“人工智能开源生态与鹏城脑海系列大模型”为题作报告,深刻剖析了群体合作和知识共享在推动人类进步中的核心作用,其不仅是推动技术进步的基本范式,更是“文化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赵沁平院士围绕“文化+VR” 阐述了科技推动文化形态和传播方式的革新历程,揭示了科技创新为文化创新发展提供的巨大想象力和发展空间。
在“学术嘉年华”系列学术活动中,杜泽逊等五位大赛专家委员会委员从不同学科专业和研究视角解读文化“两创”。
大赛秉承“传承、发展、创新、创造”理念,以实践创新推动理论创新的方式,以文化人、以美育人,旨在培养研究生社会担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世界展示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国家、社会培养和输送文化领域创新型人才。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王原 通讯员 车慧卿 王一晗 韩笑晨 张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