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首届历史学科发展与教材建设研讨会在济南举行

发布时间:2023-12-14 14:48:13 发布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张清俐 吕建晴 李若愚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张清俐 通讯员 吕建晴 李若愚)12月9日,首届历史学科发展与教材建设研讨会在济南举行。会议由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教育部高等学校历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山东大学、全国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共同主办,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高校教材研究中心、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承办。会议旨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推进历史学科发展与教材建设。来自全国近50家高等院校和杂志社的80余名代表参加研讨会。

山东大学副校长、全国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曹现强,山东省教育厅总督学王浩,教育部高等学校历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谢湜,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长江嵩出席会议开幕式,并先后致辞。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方辉主持会议开幕式。

江嵩在致辞中强调了教材工作的重要性,强调教材建设体现国家意志,是国家事权。他阐述了我国教材建设与管理的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希望通过组织相关会议,加强有组织的研究,围绕各学科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交流研讨,催生重大研究成果。提出要凝聚研究队伍,搭建学术平台,汇聚各学科领域的顶尖专家,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学术研究品牌,形成多元参与、协同推进、深度合作的教材研究新格局。

王浩表示山东省树立重视教材建设的鲜明导向,持续加大优秀教材建设力度,努力推出更多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为推进山东省“双一流”建设,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提供重要支撑。今后将继续深化国家高等教育战略实施,持续加大支持力度,加强整体谋划,整合优势资源,全面提升山东省历史学科与教材建设能力水平,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

曹现强介绍了山东大学发展历程和办学成就,以及山东大学历史学科的特色与成绩,表示山东大学始终高度重视教材建设,把教材建设作为体现国家意志、事关未来的战略工程和铸魂育人的基础工程。希望会议为打造高质量历史学科教材定基调、明方向、找路径、添动力,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贡献力量。

谢湜表示历史学专业教材规划和建设工作是本届教指委的重要任务。他介绍了近年教指委围绕历史学教材建设制定的规划以及开展的工作,强调历史学教材建设是一项久久为功的事业,需要不断沉淀、研讨、检验,希望通过教材委和教指委以及各个层级教材建设研究机构的共同努力,推动教材建设结出丰硕成果。

研讨会分为主旨报告和分组会议两个主要环节。在主旨报告环节,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党委书记、教授何晋,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王先明,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陈恒,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教授肖永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张建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教授朱浒,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院长、教授张侃,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章义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教授沈睿文,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陈洪海,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教授吕红亮,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教授方辉,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刘毅等13位专家,围绕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教材建设的历史传统与优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发展路径与举措、打造经典案例等内容,展开深入交流和积极探索。在分组会议环节,来自全国各地的历史学科一线高校教师围绕教材编纂、课程建设等总结经验、提出问题,并就改进措施和未来发展等展开充分交流。研讨会呈现了当下历史学科发展与教材建设的整体面貌,在提炼问题、凝聚共识和聚焦发展上下功夫,多场报告引起与会专家的共鸣。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高校教材研究中心主任潘信林作总结发言。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江林昌主持会议闭幕式。

据悉,本次研讨会是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系列学科发展与教材建设研讨会的第三场,之前已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京大学分别召开了公共管理学科和哲学学科研讨会,此后还将陆续召开其他学科系列研讨会,以加快推动我国教材体系建设和自主知识体系构建。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