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于奎)12月9日,由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教育部高等学校历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山东大学、全国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主办,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高校教材研究中心、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承办的“首届历史学科发展与教材建设研讨会”在济南召开。
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长江嵩,山东省教育厅总督学王浩,山东大学副校长、全国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曹现强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辞,教育部高等学校历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山大学副校长谢湜线上致辞。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历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方辉主持会议开幕式。
江嵩在致辞中强调了教材工作的重要性,强调教材建设体现国家意志,是国家事权。他阐述了我国教材建设与管理的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希望通过组织相关会议,加强有组织的研究,围绕各学科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交流研讨,催生重大研究成果。他提出,要凝聚研究队伍,搭建学术平台,汇聚各学科领域的顶尖专家,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学术研究品牌,形成多元参与、协同推进、深度合作的教材研究新格局。
王浩表示,山东省牢固树立重视教材建设的鲜明导向,持续加大优秀教材建设力度,努力推出更多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为推进山东省“双一流”建设,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提供重要支撑。今后,山东省将继续深化国家高等教育战略实施,持续加大支持力度,加强整体谋划,整合优势资源,全面提升历史学科与教材建设能力水平,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
曹现强表示,山东大学始终高度重视教材建设,把教材建设作为体现国家意志、事关未来的战略工程和铸魂育人的基础工程,积极探索学科发展与教材建设互促互动、创新发展路径,赋能新文科建设,深化立德树人成效。他希望,会议为打造高质量历史学科教材定基调、明方向、找路径、添动力,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贡献力量。
谢湜介绍了近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历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围绕历史学教材建设制定的规划以及开展的工作。他强调,历史学教材建设是一项久久为功的事业,需要不断沉淀、研讨、检验,希望通过教材委和教指委以及各个层级教材建设研究机构的共同努力,推动教材建设结出丰硕成果。
研讨会分为主旨报告和分组会议两个主要环节。在主旨报告环节,13位专家围绕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教材建设的历史传统与优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发展路径与举措、打造经典案例等内容,展开深入交流和积极探索。在分组会议环节,来自全国各地的历史学科一线高校教师围绕教材编纂、课程建设等总结经验、提出问题,并就改进措施和未来发展等展开充分交流。研讨会呈现了当下历史学科发展与教材建设的整体面貌,在提炼问题、凝聚共识和聚焦发展上下功夫,多场报告引起与会专家的共鸣。
本次研讨会是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系列学科发展与教材建设研讨会的第三场,后续还将陆续召开其他学科系列研讨会,以加快推动我国教材体系建设和自主知识体系构建。
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近50家高等院校和杂志社的80余名代表参加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