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有德学术研究之路的起点颇高。1987年,在山东大学任教三年之后,傅有德第一次跨出国门,去往遥远的爱尔兰,成为都柏林三一学院哲学系的访问学者。享有盛誉的三一学院是著名哲学家乔治·巴克莱长期学习和工作过的地方。在世界闻名的三一学院图书馆,傅有德阅读了《巴克莱全集》,其中具有特别意义的是巴克莱生前没有发表的《哲学手记》,以及1988年之前发表的绝大部分巴克莱研究论著。
在全面掌握了一手资料,并了解了现代以来西方学者们关于巴克莱哲学的若干问题和观点的基础上,傅有德开始着手写《巴克莱哲学研究》一书。翌年3月回国后,在继续从事西方哲学史教学的同时,傅有德用三年多的时间完成并出版了《巴克莱哲学研究》(1992年),这成为他十年西方哲学史研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时任西方哲学史学会理事长武汉大学教授陈修斋在为该书写的序言中说:“这部著作朝着与西方一流学者相抗衡的目标迈出了可喜的、坚实有力的一大步”。傅有德的恩师谭鑫田教授也欣然为之作序,称之为“站在别人肩上的力作”。1993年,该书被评为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9年,又被选入人民出版社的“哲学史家文库”,丛书的十几位作者中,傅有德是最年轻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