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发布时间:2023-12-04 15:06:25 发布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郭海瑾

本报记者 郭海瑾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12月04日   第 09 版)

王学典

文史哲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全国政协常委,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学典多年来致力于中国历史文化研究,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方面提出积极性建议。为此,本报记者专访王学典,请他结合专业研究与委员履职经历,从如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角度,谈谈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感受与思考。

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术家园:您曾提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一定要经由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对此如何理解?

王学典: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世界历史发展规律的角度去探寻。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将公元前500年左右的时期称为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在这一时期,东西方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一些伟大的思想家和思想流派,他们最早提炼出了一套人类社会赖以运行的基本价值准则,铸就了不同文明的演进道路,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民族认同,形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几个文明核心,奠定了此后两千多年人类世界的基本格局。

这一时期,人类社会由原始状态进入了文明状态,人类文明的演化有了创造性突破。在这样的状态下,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国与国之间如何交往?人类如何建构一个理想社会?古代先贤们给我们提供了一系列准则。比如,儒家强调“天下一家”,追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孔子主张“四海之内皆兄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礼记》中有“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由中国提出来,绝非偶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契合儒家天下为公的理念、追求和理想。再如,儒家的经济理念是“道义经济”,追求道义至上,这与今天所提倡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理念上比较接近。不管是儒家的井田制,还是均田制,它的出发点都是人人有饭吃,绝不放纵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的逐利行为。相反,儒家要给所有的经济活动特别是利益追逐设置道德界限、伦理界线。

因此,创造中国现代文明,必须在弘扬传统中创造;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也一定要经由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这个“古老文明”的核心之一就在于价值观。儒家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所倡导的温、良、恭、俭、让,发展到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所以我们必须从传统中挖掘适合新时代的价值内涵,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古老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弘扬和继承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学术家园: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个着力”中谈到,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您看来,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王学典: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在几千年来中国人固有的核心价值观基础之上,是中国人固有核心价值观的延伸和当代升华,也是核心价值观的创造性发展。比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光荣的爱国传统,《诗经》中有“修我戈予,与子同仇”的诗句;《战国策》中有“周君岂能无爱国哉”的表述;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有“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论述,梁启超先生后将其总结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中的“爱国”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能从中国古代固有的核心价值观中直接或间接找到根源。

我最近在山东鱼台、单县、莒县等地调研时发现,新时代的农村已经在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路上昂首前行。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一个乡村中,设有村办食堂,专门为村里孩子不在身边的老人提供餐食。老人们用餐的时候,在一起相互帮助、相互交流,其乐融融。这种敬老爱老、团结友善的做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深化的一个重要体现。

打造与传统文化可对接的生活方式

学术家园:在委员履职过程中,您不断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中华文明的深刻内涵和意义。对此,您有哪些体会?

王学典:就我个人而言,有两点感受比较深刻:一是文化认同不断增强。人民政协是党领导的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传承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人民政协通过组织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加强了委员之间的交流学习,增强了委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我们应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的吸引力,把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阐发出来、诠释出来,把中华文化的理念和精神传承好、发扬好,为现代化建设广泛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二是注重内省修身。儒家思想是以“德性”为中心的社会发展理论,其中一半内容讲的是“修身”。“君子”是儒家所推崇的理想人格。政协委员是各个领域的代表人士,只有不断修身养性、具备君子人格,才能对社会各界产生正能量。为此,我们应该从一言一行做起,知行合一,不断锤炼道德品行,严格廉洁自律,以模范行动展现新时代政协委员的风采。

学术家园:您曾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除了理论探讨和学术研究,更应在实践层面大力推进。对此能否做具体阐述?

王学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观念和实践两大形态。在观念层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关键是发掘中华文化蕴含的积极价值理念,深入阐释这些价值理念中的丰厚内涵和时代意义,使它们成为指导实践的力量。

在实践层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是锻造一个与传统文化可对接、与中国道路相匹配、与西方生活方式相媲美的生活方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再停留于书面和讲堂上,而是有一个可靠的载体,变成老百姓日用而不觉的生活方式。

传统文化要想发挥当代价值,为当代所用,就必须经过现代社会科学的冶炼和处理,融入现代思想体系和知识体系中去。传统的复兴表面上是走向古代,但本质上是创造一种面向当下与未来的、与西方自由主义的哲学社会科学范式不同的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范式。

我曾提出,要打造一个新型东方伦理型生活方式。它是一种现代范畴内的生活方式,具有人伦情义、君子品格、家庭为本、重礼仪、重道义、重法治等特征,如果说它和传统生活方式有联系,那么它是儒家生活方式的现代版,而不是儒家生活方式的原样再版。

弘扬人类共同价值,讲好中国故事

学术家园:多年来,国际儒学联合会(以下简称“国际儒联”)在文化传承发展、文明交流互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广泛凝聚共识方面,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王学典:以研究儒学思想、继承儒学菁华、发扬儒学精神,以促进人类之自由平等、和平发展与繁荣为宗旨的国际儒联,在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广泛凝聚共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国际儒联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海内外华侨华人的文化认同,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广泛凝聚共识,成为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的重要纽带。比如,孔子学院的创立,是增进世界各国(地区)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增强世界各国(地区)中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的重要场所。多年来,孔子学院已遍布全球,受到当地人民以及华侨华人的欢迎。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国际儒联坚持国际化工作方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国际联系与合作,筹措开展高层次、有影响的学术、文化交流活动,促进多层次人文交流。今年9月初,由国际儒学联合会等主办的“2023和合文明论坛”在新加坡举行,与会嘉宾一致表示,论坛举办的时机很好、主题鲜明,“和合”理念源于东方,蕴含着和平、和谐、和睦与合作的期望,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涵,也是东方文明的历史传承和人类共享的文明进步密码。中国发出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大的文明动因。

国际儒联还与世界知名高校合作开展汉学家交流和中国学研究计划,设立不同类型的交流研修平台,为各国汉学家了解中国、开展学术研究和实地考察等提供便利,开展中华文化青年研习营、海外中国学研究项目,开展学术研究、实践体验和思想交流,帮助中外青年增进相互了解与友谊。比如在山东大学,有一些留学生因为喜欢中国文化而来,得到国际儒联的资助,成为宣传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

学术家园: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文史哲》编辑部的回信中指出,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需要深入理解中华文明。对此,作为一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怎样做?

王学典: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对深入理解中华文明提出了明确要求,深刻阐述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大意义。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文史哲》关注的重点是中国古典学术,也就是研究中华文明、弘扬中华文明,研究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研究中国独特历史道路的学术期刊。我想,今后依然会在这个方向上坚定有力地走下去。这是因为,只有深入理解中华文明,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阐释好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文化支撑,才能讲好中国故事。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哲学社会科学还承担着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使命任务。

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我们应该自觉承担使命任务,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华智慧,为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