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张清俐 通讯员 林海聪)11月11日,由山东大学人文社科期刊社、儒学高等研究院主办,《民俗研究》杂志社承办的“礼失求诸野:传统礼俗关系的民俗学解释”学术工作坊在济南举行。会议旨在研讨“在田野中理解中国”,强化《民俗研究》所设“礼俗社会研究”“田野报告”等专题栏目建设,关注相关学术前沿话题,提升《民俗研究》办刊水平。山东大学特聘教授、《民俗研究》杂志主编张士闪致欢迎辞。来自国内高校、科研机构的20余位学者与会,以呈现特定地域或人群的礼与俗的田野民俗志为基础,围绕传统礼俗的互动关系展开讨论。
考察礼俗互动的地方实践
作为一种社会事实,“礼俗”是礼仪礼制和风俗习惯的统称,是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凝成的重要文化元素。贵州师范学院特聘教授李生柱以明清以来清水江下游地区的“天地君亲师”信仰习俗作为研究对象,从中心与边陲、夷与夏等双向互动视角出发,考察“天地君亲师”所代表的国家意识形态与礼制传统在西南社会的具体实践,总结中国传统社会“夷夏互根”的运作机制,探讨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及内在机制;武汉大学副教授李向振以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线索,讨论朱元璋礼制改革问题的诸多面向,呈现明初国家权力和社会势力之间互动与博弈的复杂关系;南京农业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张兴宇以冀南广宗一带乡村地区的“贺号”习俗复兴现象为例,从礼俗互动框架中的“据俗成礼”视角出发,重点剖析乡村“贺号”习俗的当代实践逻辑及其价值再造的可能性,并在此基础上讨论现代性语境下重塑乡村文明的路径问题。
齐鲁师范学院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朱振华以村落民俗志为中心,认为其丧葬传统的形塑与嬗变(1956-1990)展现出国家政治与民众生活的复杂互动,以及礼俗互动的多主体特点;浙江农林大学茶学院副院长张帅着重描述杭嘉湖蚕桑文化“遗产化”与“活态化”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弹性机制,揭示其中所蕴含的国家治理与民间自治的共生、文化建构与生活实践的并行、历史共性与个人体验的互涵;山东艺术学院讲师周连华以公私观念为视角,关注该村王氏祠堂的当代复建过程,分析多元力量参与中的内在逻辑性,探寻北方村落多姓杂居的深层社会结构。
民间社会信仰的礼俗维度
在传统中国,民间信仰基本上是在民间社会自发形成的,它的传播往往也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自然渗透的。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胡孝忠结合饶宗颐治学历程,发掘其在历史民俗学方面的体系性思想,并从“上古自然崇拜发源论”“神明与宗教信仰发源论”“民俗学的古礼起源论”三个维度加以认识;西南财经大学副教授夏微从“纳俗入礼”和“以礼化俗”着手,指出《周礼》官制设计中的礼、俗双向互动,及其“和邦国”“安万民”的教化作用,认为这对今天社会治理仍有借鉴意义;西南财经大学讲师赵亚川以甘肃连城铁氏家族之“复兴”与“再造”为个案,将其置于具体的地方社会、历史场景之中,分析、考察和理解能动的实践者及其文化意义;陕西师范大学讲师孔军阐述了城隍信仰和平遥城隍庙的发展流变,呈现出城隍信仰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情况,通过梳理国家礼仪传统、地方文化精英和民众所担任的角色及作用,探讨民间信仰与官方意识形态间的互动关系。
民间艺术的礼俗表达
从礼俗互动的视角出发,强调艺术活动中集体记忆与生存智慧构成了人的情感表达与文化自觉。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李海云聚焦潍北乡村纸扎使用习俗,从民众“人伦日用”的视角分析国家礼治精神在地方社会中的嵌入与结构化,以推进对当代中国乡村礼治精神的理解,为乡村文化振兴与乡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寻求有效资源与可选路径;山东大学(威海)艺术学院副教授张娅妮以乳山大秧歌为个案,通过分析民众对秧歌的叙事与实践过程,探究阐释民俗舞蹈知识生产的新视角,表明普通民众在民俗舞蹈知识生产中的重要意义,试图以此提升民俗舞蹈理论研究“见舞又见人”的学术自觉;聊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兆林以鲁西地区花供的传承发展为考察对象,分析其在传承发展中所参与建构的艺术生态,重点探究诸多艺术形式在其参与建构的艺术生态中的关联,试图为今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田野反思;山东大学民俗学专业博士生秦文硕通过追溯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傅彦长、张若谷、朱应鹏为核心的上海“艺术界”派相关活动及其民众艺术研究理念,以期为当下艺术学、民俗学研究提供镜鉴。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岳永逸、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赵丙祥、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潘斌、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鞠熙和山东大学教授张剑等5位特邀学者对学术报告发表评议。
张士闪在会议总结时表示,本次学术工作坊的最大特点是年轻学者唱主角,从三个层面阐发中国社会礼俗关系,即“本土学统的礼俗思想发掘”“礼俗史发掘的田野眼光”“当代礼俗关系的田野发现”,学术冲击力喜人,而资深学者评议则直抒胸臆,鞭辟入里,助推青年学者的学术成长。目前,国内已有三家学术期刊开设“礼俗社会研究”专栏,显示出这一学术方向所蕴具的非凡学术潜力,《民俗研究》杂志将继续助推这一学术潮流,并期盼相关学术共同体的建立与发展。

与会学者合影(主办方供图)
关键词:礼俗社会;传统礼俗关系;民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