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大学泰山科技园以平台建设为抓手,以科技创新为导向,重点围绕基础设施完善、高端人才引育、服务体系搭建、科技成果转化,科学谋划,精准实施,强力建设人才集聚“小高地”。

抓平台搭建,打造创新创业新摇篮。该县瞄定创新创业生态目标,规划占地5000亩,投资3.5亿元打造山东大学泰山科技园,规划建设了项目孵化区、产业加速区、生活配套区、小微企业创业园、数字经济产业园、科技创新创业园、机器人产业基地等“三区三园一基地”。投资5000万元新建两栋人才公寓,可入驻600人。成立创业导师团,设立众创空间、创业苗圃、创业实验室,配备健身中心、创业餐厅、青年之家,将便民服务中心搬迁到园区,为创业者提供优质的创业环境和完善的配套设施,可提供从创业指导、产业研究、科技研发、技术转让、项目孵化到人才服务、经济协作、资本服务、财富管理、资源共享的全过程服务。成立山大泰山科技园党总支,实行支部联企业、党员包项目,为广大人才提供归属感。
抓扩容升级,探索校地合作新模式。围绕强服务、重实效,当好企业的“金牌管家”,东平县联合山东大学,在科技园举办科技成果直通车、产业发展论坛等活动,针对县域优势产业,邀请专家学者与企业面对面宣讲前沿科研成果,为企业转型升级和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供给。积极推动入园企业与中央财经大学、山东大学、济南大学等省内外知名高校,在技术对接、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和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合作。瑞星集团与山东大学合作,成立了山东大学•瑞星苏州研究院,主要从事医药中间体、原料药和制剂的研发,在科技园规划建设现代医药产业园,被认定为市级“人才飞地”,飞地成果转化项目—普瑞曼生物医药产业园落地东平。宏达铁矿与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共建危废固废处理实验室,实现尾矿“变废为宝”。博达光电、蝰蛇智能制造、硕为思科技、东平湖山水林田生态科技等企业先后与各类高校合作共建5G通讯、智能制造、大数据、环保材料等多个专业实验室,对吸引高层次人才和上下游企业起到铺垫作用。
抓人才引进,形成人才集聚新高地。围绕新兴产业培育、创业项目孵化、科技创新提升,聚焦“人才链”,打造“服务链”,着力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全流程的配套服务。以科技园为载体,围绕13个重点产业链,举办与山东大学战略合作四周年活动,16名山大专家学者集聚东平,签订了4项合作协议,解决企业研发的难点堵点。深化校地合作范围,与中国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23所高校达成合作关系,引进88名高层次人才。探索高端人才选聘机制,优先选聘与该县开展深入合作、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领军型人才,借助专家高端“外脑”力量,开展对策研究、建言献策,在外地领军型人才选聘产业发展特邀顾问63人次,为引进留住人才探索新路子。建立东平籍在外人才名册,宣传发放《致东平籍在外人才的一封信》,发挥他们引才荐才作用。建设启用了人才公寓等,配套共享厨房、青春放映室、共享自习室、人才会客厅等服务设施,为留人才、育项目提供要素保障。
抓项目招引,拓展成果转化新渠道。借助该县与山东大学续约合作的契机,发挥山东大学人才智力优势,健全完善“研究院+科创中心”模式,形成科技成果孵化、项目落地、成长壮大、加速发展的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围绕大数据、生物医药、高效农业、生态渔业等重点领域的前沿技术、关键共性技术、支柱产业核心技术等,依托现代物流研发中心、数据科学实验室等研发平台,深化与山东大学、济南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柔性引进专家人才,聚焦“卡脖子”技术开展科研攻关。截至目前,科技园累计举办高校成果对接活动15场,引进高层次人才15名,转移转化科技成果70项,达成校企技术合作12项。
抓创新创业,汇聚绿色发展新动能。聚焦全县特色农业发展,引进3名博士、2名硕士,共建省花生研究所东平研究中心开展科研攻关,做大做强花生产业。与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许勇教授合作,高标准打造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及西甜瓜营养检测实验室,助力彭集西甜瓜产业迭代升级。聚焦新型工业化建设,帮助九鑫集团引进山东大学等高校2名专家教授,针对绿色电镀等课题科研攻关。聚焦绿色发展,与山东大学、齐鲁工业大学等高校合作,建成了超大型粉煤气化项目,实现先进产能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