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力系统经济运行团队主持开发的能源气象科研数据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平台建设旨在科普能源气象,推动学科发展;发布基础研究数据与标准算例,方便科学研究;发布最新研究成果,推动能源气象预报技术持续进步;加强由气象数据支持的电力行业应用产品的开发与推广。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电力与气象的耦合愈发紧密,源网荷储各环节的运行受气象条件影响更加显著,因此,发展电力气象或者更为广泛的能源气象是当前行业变革之急需,在未来具有广阔发展前景。
尽管在工业应用领域能源气象的探索已有开展,但是对于高校等绝大部分科研机构,获取符合电力系统运行需求的能源气象数据仍相当困难,主要原因在于能源气象产品直接购买成本高,而利用开源数据自主研发数据处理与高效计算系统时间周期长、学科交叉特性致使研发门槛高。这一现状极大限制了能源气象学科以及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及相应产品的研发。
在此背景下,山东大学电力系统经济运行团队2010年开始对高比例新能源电网的功率预测及其调度应用问题进行研究,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符合研究需求的气象数据难以获取,成为制约研究发展及产业应用的突出难题。为摆脱这一困境,团队2018年开始整合优势科研力量,针对学科交叉理论研究难度大、多套模式并行仿真高效计算难度大、海量原始数据与计算结果存储与提取效率提升难度大等突出难题,广泛征求领域专家意见、产学研用联合攻关,自主建立了多源融合、覆盖全国的高分辨率数值气象业务化预报系统,并建设了能源气象科研数据服务平台,为广大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数据支持,有力促进了相关领域研究工作的开展。
据团队有关负责人介绍,平台将继续秉承其开发共享的特性,把相关领域最新的进展总结发布、把团队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公开,用握指成拳的力量和精益求精的态度促进学科发展、技术创新,建立良好的产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