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述人:孔祥林
江山壮丽,我说黄河。我是孔祥林,孔子七十五代孙、中国孔子研究院原副院长。

滔滔黄河入境济宁市
济宁是黄河流入山东的第二站,济宁曲阜则是孔子的故乡。作为儒家学说的创立者,孔子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家喻户晓的思想家。
25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黄河流域是世界上文化最为灿烂的地区之一。各种思想,各家学说,相互争鸣,百花齐放。生活于此的孔子深受黄河文化的熏陶,并在这里创立了以“仁”“礼”为核心的儒家学说。

济阳闻韶台遗址
孔子35岁时来到齐国, 据《论语》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孔子在齐国听了歌颂舜帝功德的《韶》乐,沉浸其中,三个月连肉的香味儿都品尝不出来。后人们在孔子学习韶乐的地方建高台纪念,起名为“闻韶台”。位于济阳黄河岸边的“闻韶台”便是其中比较出名的一座,“韶台远眺”也成了济阳老八景之一。

孔子墓
年近70岁时,周游列国14年的孔子回到家乡鲁国,此后专注于教育和整理古籍的工作。历史上著名的孔门七十二贤就是孔子的弟子,儒家学派的杰出代表。因此,孔子也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

“三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前的杏坛,就是为纪念孔子讲学而建。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北宋名臣孔道辅,监修孔庙时,把正殿后移,建设祭坛,祭坛周边种植了杏树,起名叫“杏坛”。后来人们也把教育界称为“杏坛”。古时,童子入学,都要举行开笔礼,拜孔子像便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仪式,除此之外,启蒙教师还会给初入学的孩子在额头上轻轻点上一颗朱砂痣,寓意朱砂启智。
在山东曲阜有“三孔”——孔府、孔庙、孔林,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儒家的圣地。

曲阜孔庙太和元气坊
孔庙,原是孔子故居,孔子去世后,改建为祭祀的庙宇。后经历代不断扩建和整修,现在已成为占地二百多亩,拥有金元明清古建筑100多所。

孔府又称衍圣公府
孔府,是孔子嫡系长子长孙居住的府地。前为官衙,后为内宅,是我国典型的衙宅合一的建筑。

曲阜孔林
孔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占地200公顷,现有墓葬十多万座,墓碑七千余块,树木十万多株,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家族墓地。
孔庙、孔府、孔林因其历史和文化价值,都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孔庙祭孔大典资料图
如今,每年孔子诞辰都会在孔庙举行祭孔大典。孔子曾临河而叹,如今后世倚河而思。望泰岱以仰圣人,俯黄河而惜韶光,人必思奋进。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 杨朝明: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作为一个文化的共同体,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不断发展中逐渐形成、成长、壮大。在这个过程中,以黄河流域为主的文化引领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调,铺染了中华文化的底色。可以说黄河文化最丰硕的文明成果就是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
儒学产生在黄河流域下游的鲁国,那不是偶然的。孔子自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中庸》说他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可以说孔子思想就来源于黄河流域中华民族的文化创造,儒家思想源远流长,它的根深深扎根于中国上古时期的文化土壤,这个文化土壤和黄河文化一脉相承。儒家思想继承了以前数千年的文化,又影响了他以后的数千年,所以黄河流域的文化影响了中国数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