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青年先锋担使命:山大学子深耕乡村沃土,笃行振兴之路

发布时间:2023-08-24 17:38:16 发布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山东大学注重发挥组织优势,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方式方法,积极为青年人到乡村基层服务锻炼搭建舞台、提供机会、创造条件。

  山大学子在2023年暑假社会实践期间聚焦“三农”问题,到基层一线去担苦、担难、担重、担险,增长智慧才干,锤炼意志品质,组建了一支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青年“三农”工作队伍,他们发挥特长优势、甘于吃苦奉献、主动干事创业,努力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主力军。

  立足问题解民忧,绘成乡村民情图

  山东大学“红色星幕·志愿微光”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走进基层、深入乡镇,开展了二十八次“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暨普法教育”活动。宣讲团成员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对党的二十大报告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意见》进行了系统阐释,将政策解读与人民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相结合,以“接地气”的方式切实提高居民对党的二十大精神及党的乡村振兴大政方针的理解与把握,推动党的理论与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宣讲团成员还结合典型案例,以案释法,对劳动争议、土地承包、婚姻家庭等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法律问题进行了生动讲解,切实增强了民众的法治观念,以法律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法治需求,提高乡村治理法治化能力。


  山东大学第十五届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逐日”调研科普宣讲团开展了为期15天的气象调研科普活动,与子午工程文登站、槎山站取得联系,深入了解空间环境变化与地球气象环境关系,感受“国之重器”的力量;团队联合山东大学“初光”支教团,举行“快乐科普进校园,科学知识入童心”主题活动,同时,“逐日”团队创新性地制作出独家科普宣传视频,力图将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在社会公众中向更远、更深处普及,广泛推动当地乡村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提升,为科普惠农和气象赋能贡献更大的力量。

  山大青年“俯下身子”“迈开步子”“撸起袖子”,深入到农家院坝、田间地头,为民解忧、为民服务,在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中践行责任担当,为当地百姓办实事,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在不懈奋斗中为党和人民事业拼搏奉献。

  心系教育情暖乡,青春光芒燃希望

  山东大学控制学院连心支教调研团开展“七彩夏令营”暑期支教活动,支教团共派出三支队伍,分别前往河南省确山县任店镇、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开展为期十五天的线下支教活动,三百余名营员参加夏令营。连心支教调研团以教学工作为中心,聚焦主责主业,依托学生特点,通过开设知识拓展、兴趣培养等课程,为学生提供课业辅导、课程教学、创意性主题活动、多元化素质拓展,丰富学生暑期生活,全面促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融合。队员们通过调查研究、专题研讨,与服务地学校共同推动构建全方位帮扶方案,切实帮助解决学校在教育教学中的“急难愁盼”问题,着力打造具有山大特色的支教品牌。

  山东大学小树林支教调研团“泊舟”志愿服务队前往滨州市,与共青团博兴县委“滨滨学堂”暑期公益课堂联合,于兴福镇南吴村南吴社区进行儿童关爱公益活动。服务队成员将课堂求知和乡村实践紧密联系,知行合一,将所学回馈乡村振兴。团队开展特色课程,讲解深入浅出、富有趣味性,包含科学科普、健康宣教、书法艺术、爱国教育等等,如当地的草柳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员们以草柳编技艺为切入点,设置传统技艺实践课程,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山东大学时青社“枣有安排 庄点未来”支教队积极响应国家“三支一扶”政策,助力乡村教育事业发展,在枣庄市市中区前良村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支教活动,打造“体育美育、文化思政、知识科普、专业技能”四位一体的特色支教体系,提升乡村儿童综合素质,促进乡村儿童健康成长。支教队进行了多次井冈山革命精神宣讲,助力乡村儿童打牢信仰之基,走好奋斗之路;同时开展了系列防治结核病讲座,以专业的角度、生动的方式介绍了结核病的概念、症状及预防方法等知识,深化乡村儿童对于结核病的了解,筑起健康防护之墙。支教队致力于改变乡村教育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现状,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用多元化特色支教体系为乡村振兴做出贡献。

  山大学子深入乡村振兴一线,用爱和陪伴播下希望的种子,帮助孩子们推开一扇扇通往未来的窗。他们在支教过程中积累宝贵经验,磨砺精神品质,学在山村,研在田地,将青春奉献的诗篇融入乡村教育和乡村振兴的时代脉搏。

  乡风文明入画来,美丽乡村新气象

  山东大学赴贵州黔东南推普助力乡村志愿服务队积极响应教育部“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号召,前往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开展实践。团队在当地多所学校及党群服务中心针对学生群体开设长期推普课程,通过开展“语诵同音”典耀中华读书行动;“语写华章”书法比赛;“语抒新意”唱响中华等趣味活动,寓教于学,寓学于乐;团队深入各村村委会,针对基层干部开展推普“技能+”培训,就进一步推广普通话进行深入交流,并联合共青团岑巩县委,在当地多所青年乡村振兴夜校开展普通话培训,对社区居民普及国家语言文字政策法规和规范标准,鼓励群众勇于说普通话,为助力乡村振兴“充电赋能”,为推广普通话贡献山大学子的青春力量。

  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水韵东原团队聚焦非遗传承保护,着眼乡村文化振兴,采取“文创+教育”的形式。针对东平县省级非遗四音戏,针对传承人、文旅局、戏曲保护协会等相关人物进行访谈,并创作了微电影剧本,邀请专业戏曲演员进行拍摄;团队还邀请到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国家艺术人才库一级演员权立柱老师针对社区儿童进行专题讲授“戏剧之美:四音戏非遗文化体验”,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澎湃动力。

  山东大学的一支支实践团队以“小行动”汇聚“大能量”,践行新时代文明理念,以形式创新、内容充实的实践活动促进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文化自信、和美乡村建设,用青年的担当、青春的模样为家乡贡献青春力量,为乡村振兴培根铸魂!

  青春唱响新时代,接棒助农乡远航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乡望兴途调研团以青岛市鳌角石村为切入口积极探索、深度研究乡村振兴相关问题,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多形式调研为核、多角度分析为轴、宽领域宣传为翼”的新型社会实践道路。团队在调研中始终以听真话、察实情为纲,将重点放在随机入户深度访谈的同时,还与鳌角石村村支书、鳌福茶场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谈。团队将各种形式中所获得的调研数据整合分类,挖掘各种视角进行分析,结合专业所学知识,完成乡村振兴农旅产业融合领域相关经验由特殊性向普遍性的升华。

  山东大学硕博服务团潍坊队走进“蔬菜之乡”寿光开展实践调研,团队成员通过座谈交流、现场参观、实地体验等方式,以寿光农业农村局、寿光市博物馆、野虎果蔬专业合作社、众旺果蔬专业合作社、寿光蔬菜种业集团为具体调研地点,全面调研政府、合作社、社员、公司四个主体,从而深刻认识到为解锁涉农“卡脖子”难题,新时代育种人在新征程上不断勇攀农业科技高峰的艰难和执着。队员们结合自身专业知识与合作社理事长、社员进行交流研讨,以“理论-实践-理论”的模式实现从课本到实际生活的跨越,为更好地服务社会、用实际行动践行山大学子的使命担当做好充足准备。

  山大学子将对乡村的热爱和情怀融入到实际行动中,深入了解乡村振兴现状,感受脱贫攻坚成果,挖掘乡土资源,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以专业本领与技能为乡村建设贡献力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

  文旅融合谋发展,乡村振兴绘新篇

  “艺时之讲”团队在实践调研的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奔赴即墨走访“桃源稻:乡河湖古韵”乡村振兴示范区展开调研,注重总结“蓝村大米文化节”、“草莓采摘节”等热点旅游节日,以及“山东省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山东省农业旅游特色村”的先进经验,积极在实践中转化调研成果。现场,团队成员认真听取了夏庄村民的关于当地农业布局现状的介绍,聚焦当前关于巨峰葡萄种植销售的痛点与难点、盘活当地文旅资源难题,就打造夏庄主要经济产业链集思广益,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县域样板建言献策。

  山东大学硕博服务团青岛分队走进位于黄山社区的崂山湾渔民风俗博物馆与港东渔码头,领略因渔业旅游兴盛带动的乡村经济发展新格局。依托特有优势,黄山村打造黄山特色海蜇宴,调研参观了因港口旅游业兴盛带动兴起的码头海产品特色加工业,他们以专业知识助力黄山村传承弘扬渔业文化,进一步推动渔旅融合发展,并以报告形式提出弘扬渔业文化、带动渔村经济转型、促进渔民增收的可行举措。

  山大青年以多种形式深入探究乡村“文化+旅游”理念的发展脉络、实践路径与未来图景,多措并举,因地制宜助力农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努力实现文旅惠民、文旅富民,将青春力量投入于乡村振兴和文化强国的火热实践之中。

  山大学子投身乡野中,实践在路上。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的殷殷期盼,他们发挥着年纪轻、知识新、闯劲足的优势,为基层注入了新生力量,为乡村凝聚着创新活力,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懈奋斗中书写着精彩人生华章。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