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团的十九大有关部署,学校团组织积极响应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印发的《关于开展2023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有关要求,全面启动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面向一校三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搭建实践育人平台,构建完善机制,教育引导广大学子深入田间地头、公司企业、街道社区等不同场所,深入了解我国党情国情社情民情,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强化责任意识、促进全面发展。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山东大学多支实践团队,走近农村、深入农村,自觉做理论学习的“求知者”和乡村故事的“宣传者”,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聚焦基层党建,引领乡村组织振兴。党的基层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乡村基层党组织是否强大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为深入研究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典型案例,山东大学“知行”团队实地走访“一网三联”乡村治理模式发源地——淄博市桓台县果里镇徐斜村以及淄博市临淄区金山镇南仇东村、冯家村和吴胡同村。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针对乡村治理模式形成的背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所采取的解决对策进行调查分析,力求将所学理论与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对典型个案进行剖析和研究,总结提炼行之有效的治理经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本质上把握乡村发展建设方向,扎实提高乡村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开展主题宣讲,赋能乡村人才振兴。理论宣讲“接地气”,信仰之火“暖人心”。为进一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落地生根,山东大学“青马当先”实践队奔赴临沂市沂南县后峪子村、辛庄村,聚焦“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民法典”等主题,面向村民进行理论宣讲,深入浅出地解读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从乡村视角切入,以青年话语表达,通过主题宣讲为乡村人才振兴筑基,为人才队伍添“智”提“质”、补“钙”强“筋”。
探究农旅融合,助推乡村产业振兴。乡村旅游横跨一、二、三产业,兼容生产生活生态、融通工农城乡,依托乡村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的优势,以“农”为根基、以“文”为神韵、以“旅”为表达,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已然成为激活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暑期,山东大学“振兴”调研团、“海晏河清”调研团深入乡村实地调研走访,赴济南市陡沟街道小庄村、淄博市桓台县马踏湖湿地生态区等地,体验富有各地特色的多元化“农+旅”产业发展模式,探究乡村振兴、乡村生态建设与旅游发展的有机互动,并结合自身专业背景将实践成果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旅融合发展模式及其产业路径优化,为助推乡村振兴贡献高校人才力量。
传承红色基因,护航乡村文化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用好红色资源”“弘扬革命文化”。山东大学“服务山东·山大方案”硕博服务团临沂分队奔赴临沂市革命老区,参观学习沂蒙红嫂纪念馆、马牧池乡沂蒙红色研学营地、沂蒙革命纪念馆等红色资源纪念馆。实践队和服务团成员在学院专任教师的指导下,深挖红色内涵、创新思路举措,围绕革命文物保护与新发展理念相融合、革命文物研究阐释与传承红色基因相融合、革命文物展陈与红色教育相融合、革命文物活化利用与红色旅游相融合等重点选题进行进一步的学术研究,发掘革命文物的时代价值、强化红色文化的精神感召力,以红色文物资源和特色文化底蕴为乡村振兴“塑魂”“强基”“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