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首届中国数字社会治理高峰论坛“中国式现代化与数字社会治理”召开

发布时间:2023-04-21 16:20:47 发布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刘越)4月15日,由山东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大学社会治理研究基地主办,浪潮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首届中国数字社会治理高峰论坛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召开。与会学者深入研讨数字社会治理的理论前沿、实践热点和研究方法等问题。

  山东大学校长助理、国家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曹现强表示,作为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社会建设对提升社会效能影响重大,亟须学界、政府部门、产业部门的共同努力,这也是本次论坛举办的初心。为进一步提升数字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社会治理中的关键作用,山东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立足中国国家治理研究前沿,对标国内一流国家治理高端智库,聚焦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前瞻性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着力打造出思想、出智慧的一流学术高地。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盖玉强表示,组织召开本次论坛正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鼓励广大师生钻研专业知识、关注社会民生、担当时代重任,以求真精神和创新意识,探索公共事务治理之道的具体行动。

  聚焦现代化国家治理理论前沿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孔繁斌作了题为《数字社会治理:激发行为公共管理的研究》的报告,围绕行为科学领域视角下的治理行为展开论述,强调在数字社会治理过程中推动政府与公众之间信息交换畅通的重要性。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何艳玲作了题为《极速变化与专业立场:一个论纲》的报告。她表示,我国正处于市场化、全球化、互联网化的“三化共时态”发展状态,如何就政府与人民的关系看待中国治理结构的多重要素及其功能的重构,是公共管理学界需要高度关注的课题。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孟天广作了题为《数字化国家能力:国家治理数字化转型的信息逻辑》的报告,他指出,数字时代的国家和社会应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赋能“国家”,并以此为基础优化数字化国家治理结构、推动数字化国家能力生产。在他看来,我国应在个体层面、社会层面和市场层面丰富国家能力理论,以此提升数字化国家能力。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以《社会治理的数字化转型》为题作主旨报告。他表示,数字社会治理的认识误区与思维陷阱值得警惕,更重要的是要厘清社会治理数字化的主体,梳理数字社会治理在技术发展、技术治理和技术应用等多个维度的相关问题。

  山东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佃利作了题为《数字社会治理中的公共价值失灵风险与规制策略》的主题报告。他围绕数字技术的最新发展及影响力、数字技术时代的公共价值失灵、数字社会治理中的公共价值失灵、风险识别和规制数字技术失灵的关键要义展开论述,希望以数字技术的合理利用为社会治理赋能。

  加强国家数字能力建设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原院长、四川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长姜晓萍作了题为《数智社会治理的韧性构建》的报告。她谈到,治理韧性是风险治理范式的良方。社会治理韧性要以动因、价值、机制展开,在多个关键环节上增强社会治理的多维韧性方能增进民生福祉。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院长于文轩作了题为《AIGC与敏捷监管》的报告。他表示,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预训练大语言模型是人类迈向“强人工智能”的坚实一步,但AIGC的应用也带来了相当的风险,各类监管问题浮出水面,这亟须我们使用敏捷方法进行敏捷治理,为解决各类问题、加强风险监管提供方案。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诗宗作了题为《基层数字治理的若干问题——杭州的两个案例》的报告,他以两个治理创新案例对社会治理创新及数字化改革的动机与效果进行了分析,并基于以上提出了猜想和反思。

  济南市政法委副书记谢圣仁作了题为《数字赋能社会治理,塑强省会发展新优势》的报告,从技术创新、资源整合、部门协作等方面介绍了济南的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浪潮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数字中国研究院数据治理中心主任张峰作了题为《见微知著,开创基层治理新局面——数字社会治理的实践与思考》的报告。他表示,当前基层治理数字化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在能力与成本兼顾方面存在壁垒,因此应更加关注个体需求、细微需求,做到致广大而尽精微。

与会学者合影

  来自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湖南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山东省政法委、济南市政法委等实务部门领导,以及来自期刊界的主编编辑参加论坛。



转载请注明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赛音)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