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生死时速!精医尖术救护新生

发布时间:2023-03-01 08:28:18 发布来源:齐鲁壹点 作者:

新生儿往往在期待和喜悦中降生,但是有些新生儿却没有那么幸运。他们或早产出生,或出生后罹患疾病,甚至危在旦夕。所幸的是,新生儿监护病房中,有一群仁心仁术的“摆渡人”。他们英勇无畏,大爱精诚,在这里上演着一幕又一幕生死时速的故事,托起一个又一个患儿生命的蓝天。

高风险转运

使命在身,有求必应

据报道,全球每年早产儿死亡100多万,早产是新生儿第一大死亡原因,占全世界全部新生儿死亡的35%。而重症早产儿能否转运至救治条件好的新生儿监护病房进行救治,是提升患儿生存率的关键。尽管转运的过程充满凶险,生死难料,但是,总有一些勇者敢于承担风险,愿意为崭新的生命殊死一搏。

2015年1月14日凌晨,济菏高速公路上,两辆120救护车正疾驰而过。与其行驶速度成正比的,是车内的一场竞速抢救。两辆车中是胎龄仅30周的菏泽四胞胎,其中,最大的体重1.1公斤,最小的“巴掌男孩”仅有0.5公斤,他们呼吸微弱,生死一线,正在被紧急转运至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新生儿科进行救治。

医院派出的两辆“顶配”的转运车中,尽管医护人员早已准备好了高端转运呼吸机及转运暖箱等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救治药品,但以儿童医学中心主任薛江和护士长刘爱虹为首的医护团队依然严阵以待,伴随着监护仪此起彼伏的滴答声,孩子们的心率和脉氧不间断地出现异常,300多公里的路途上,他们通力合作,精准施救,最终将四名早产儿平安转运至医院接受治疗,并最终全部救治成功,平安出院。

当年,四胞胎的成功救治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却鲜少有人知道患儿转运背后“有求必应”的故事。

自建科之日起,儿童医学中心主任薛江就将“有求必应”写进了科室的发展规划当中:地方医院治不了的患儿,我们治;其他医院收不了的患儿,我们收;急危重症患儿的救治风险,我们担!

2019年至今,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担任山东省医师协会新生儿学分会主委单位,薛江担任分会主委。这是全省新生儿医疗同仁对医院的技术信任,更是薛江身上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于是,四胞胎的生命得以在这里“兜底”,无数的患儿得以在这里重获新生。每年,新生儿科在全省转运小患儿200余人次,“你若有需要,我必冲上前”,在这里,生命的争夺赛,从未有过推托。

2022年,成功转运救治低出生体重儿75人;

2021年,成功转运救治重症感染、急性肾衰竭患儿18人;

2020年,成功转运救治高氨血症患儿6人。

……

助力这场生命争夺赛成功的,还有新生儿科强大的实力:

面积1300平方米的新生儿监护室,配备先进的中心监控设备,标准的十万级层流空气净化系统,吊塔式标准监护单元等。

拥有高端多功能培养箱70余台,完美模拟母亲子宫环境,为新生儿创造恒温、恒湿、无噪音的发育空间。

呼吸机30余台,监护仪70台,TCM5台,另有脑功能检测仪、床边彩超、床边X线、亚低温治疗仪、一氧化氮治疗仪、电除颤仪、血气分析仪、蓝光箱、辐射台、震动排痰仪等检查和治疗设备,充分满足各类患儿的诊疗需求。

22名新生儿专业医生,60余名专业护士科学排班,精准施救,确保每一名患儿都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和充分的关注。

“闯关式”救治

医术精湛,敢为人先

新生儿患者具有病情变化快、自身免疫力低等特点,因此比成人的治疗更加困难和棘手。新生儿科的医生形象地将其形容为“闯关”,患儿需要闯过呼吸关、感染关、喂养关等,一关不能过,都不能成活。

2021年4月,威海孕23周的王女士胎膜早破,诞下了体重仅450克的小丹丹,她也是山东省内救治胎龄最小、体重最小早产儿。

小丹丹的皮肤薄如蝉翼,浑身青紫,就连自主呼吸都无法做到。面对比四胞胎的“巴掌男孩”更低体重的患儿,薛江团队在生命航道中英勇闯关的故事悄然在小小的保温箱中进行。

薛江团队运用救治护理危重新生儿方面积累的大量经验,为小丹丹一路保驾护航:皮肤没长好,没有血管,就用脐动静脉建立通路,一边给予源源不断的输液营养,一边持续监测血压,防止低血压引起的脑损伤;无法自主呼吸,就帮助她依靠呼吸机一次又一次完成吸气、呼气,不停歇地与这个世界交流;胃肠道还没发育成熟,就一滴一滴地将母乳打进她的胃管,一天光喂奶就要进行8~12次……

100天里,小丹丹度过了两次感染、多次肺炎、数次撤上呼吸机。就这样,她顽强地度过了一道道关卡,康复出院,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从保温箱里治疗的患儿,到健康快乐成长的孩童,这背后,是无数医护人员的倾情付出,更彰显出医术精湛,敢为人先的大医之道:

在省内率先开展新生儿腹膜透析和CRRT,为肾衰竭、重症感染或高氨血症等患儿带来福音;

开展省内领先的一氧化氮亚低温治疗及脑功能监测,保护患儿脑部,防止脑水肿;

拥有省内先进的新生儿ECMO,让危重患儿再现生命的曙光;

省内先进的PDA结扎术、床旁ROP治疗、新生儿脑积水脑室分流、支气管镜检查、PICC和脐静脉置管等技术,为超早产儿及极地出生体重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儿呼吸衰竭、新生儿溶血病、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急危重病症患儿带来生的希望。

如今,两年过去了,小丹丹已经长成一位漂亮活泼的小女孩。而在新生儿科创建的“早产儿之家”微信群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许多像小丹丹一样恢复健康的孩子,正在迎着朝阳,茁壮成长。

“父母般”的医护

身怀绝技,用心爱护

新生儿监护病房中,没有家属陪护,孩子们孤独地在暖箱中接受治疗。但监护仪器的警报音24小时此起彼伏,每一次响起,医护人员都会第一时间跑过去查看孩子的情况。每天成百上千次的来回走动、查看、治疗、关怀,他们也被戏称为“父母般”的医护。

但是,更多的人称他们为“身怀绝技”的医护:

在异常狭窄的气道中进行气管插管,为患儿架起第一条生命通道。

在细如发丝的血管上行PICC置管术,开辟安全有效的治疗路径。

练就“眼观四方、耳听八方”的绝技,能够第一时间发现患儿的病情变化。

能够在几十个患儿中分辨出患儿异常的哭叫声,并立即对症处理。

……

每天无数次的检查、治疗,喂奶、换尿布,雷厉风行又温柔婉转,这里的医护人员既是战士,又是亲人。

每周二、四,科室都会安排孩子的父母来到病床前,让孩子贴近妈们的怀抱,与妈妈一起感受心跳同频共振的感觉。每当这时,妈妈们难免会留下幸福的眼泪,而孩子也得到了抚慰,露出踏实安心的微笑。

“孩子虽然小,但是是有感觉的,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弥补孩子因病痛而受伤的身心。”

薛江称,在这里工作久了,内心仿佛被分成了两半,一半特别坚硬,坚硬到敢于划破生与死的界限,只为生命的延续;另一半则特别柔软,柔软到仅剩一颗父母心,只愿患儿能够少遭受一点痛苦。

在新生儿科举办的“早产儿联谊会”上,曾经在这里出院的孩子们欢聚一堂,已经长大的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在生命的最初几天,他们曾经与死神和绝望擦肩而过,但是医护人员的关怀让他们相信,这些笑容满面的叔叔阿姨,就是曾经最英勇无畏的精医,他们怀揣尖术和大爱,带领自己经历了生死时速的冒险旅程,穿越过人生最黑暗的时光。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