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山东大学中华美德教育基金在历城宣讲春节元宵节文化

发布时间:2023-02-04 22:07:44 发布来源:新浪网 作者:

春节是中国最重大的传统节日,蕴藏着千百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智慧和文化结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结合实际“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传统节日文化内涵”,2023年2月3日上午,由山东大学中华美德教育基金、中共济南市历城区委宣传部主办,历城区稼轩文化交流协会、文史哲阅读馆承办的《春节、元宵节文化与中华美德》讲座以线上形式与大家见面。此次活动由历城区稼轩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健主持,山东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儒学高等研究院民俗学研究所所长张士闪教授主讲, 300多名观众共同聆听了此次讲座。


张士闪教授首先强调,从春节到元宵节,是中华美德集中强化、培育的重要时段,节期的长度显示出节日使命的重要和神圣。一个人如果没有美德,就必然要走人生的下限,甚至挑战做人的底限;任何一个社会、民族、国家乃至一种文明,如果不重视美德,就只能是乌合之众。中华民族特别崇尚美德,不但努力将美德教育贯穿于整个民族的日常生活之中,还在以年度为周期的四时八节之中予以强化。借助纷繁多样的礼仪设置、细致温馨的生活安排和令人眼花缭乱的节俗符号,春节一直在实施着一项庞巨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社会教化工程,安顿人心,增强诚信,塑造、传承与强化着源远流长的“礼仪中国”。


在农耕时代奠基的春节文化,随着工业化时代、信息化时代的全面到来,如今面临着衰微与重构的问题,原来的模式没法回去,也没必要回去。在倡导文化自信的今天,如何重新审视春节文化内涵,传承中华美德精神,因应当下民众需求细化节日服务?他从四个方面提出倡议:(1)提升“父母在哪里,家在哪里”的春节文化内涵及其影响力,尊重团圆,助力团圆,凝聚人心,昌隆国运;(2)倡导社会公平,强化节日薪酬,关注弱势群体,支持追欠讨薪,拓展节日关怀,共享节日福祚;(3)调整节日价值取向,弱化其经济产业属性,扩大节日休息面,还节于民,还俗于民;(4)尊重大众意愿,细化节日服务,深化精神体验,倡导中华美德。


张士闪教授指出,春节是“世界的非遗”,作为一种时间制度和文化约定,其影响早已超越中国,遍及世界各地。古往今来,春节是中国社会促进人际之间人文关怀共同成长、族群之间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经典民俗活动;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日益频繁密切的今天,春节完全可以成为不同的民族、国家乃至文明形态之间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文化平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承担历史使命。正在稳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中国,如何激发国民的家国情怀,如何向世界展示文化价值和文明魅力等等,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扪心自思。


张士闪教授的演讲既引经据典,又紧跟生活,诸多话题点涉成趣,如“年味淡了” “手机控”“隔代亲,亲不起”“妈宝男,爸宝女”等等引发了线上听众的热烈讨论。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党委书记兼中华美德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李平生教授在点评总结中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文化自信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党的二十大报告第八章专门谈的就是增强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明确要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推动“文化两创”,高校责无旁贷,要走出象牙塔,推进中华美德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通过关注年节以进行文化推广,这是一个“接地气、冒热气”的切入点。今年是兔年,兔有瑞兔、玉兔之说,代表着机智敏捷、纯洁善良、平静美好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是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传承好中华美德能够涵养一个民族共同的文化自信;同时节日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德重要载体,传统节日承载我们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这次在历城宣讲春节、元宵节文化,是把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赶上百年未有之大好机遇、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美德的一项具体举措,有助于传承中华美德的基因,将文化韵味嵌入百姓生活,共同打造“美德历城”。

据悉,山东大学中华美德教育基金是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山东大学中华美德教育学院、山东大学校友企业家俱乐部、山东大学济南校友会共同发起设立的公益基金组织,其宗旨是促进国学经典和中华美德的传承,让更多的个人和组织从博大精深的国学智慧中汲取营养,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做出自己的贡献。此前,山东大学与历城区委区政府就聚力建设“美德历城”合作事宜达成共识,落实中央文件关于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要求,围绕着“传统节日与中华美德”系列专题,在历城文史哲阅读馆等场所举办了多场相关讲座,旨在让学术走向社会,将传统文化融入生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让文化发挥应有的功效。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