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发布时间:2022-10-16 19:00:07 发布来源:社会科学报 作者:山东大学生活质量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邢占军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收录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重要讲话,对中国式现代化所具有的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和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进行了深刻阐述。

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差异大,一直以来统筹城乡区域发展都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如果走西方式自由市场驱动的现代化道路,资本的逐利本性会不可避免地带来没有制约的竞争,导致财富的急剧分化和城乡区域差距的拉大,对我国现代化进程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中国共产党把中国人民动员组织起来,用好“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在一个人口规模如此巨大的国度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阶段性胜利,目前正在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正视我国人口规模巨大的基本国情,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和人民的主体作用,统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让14亿多人民携手迈入现代化,必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对人类历史产生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共同富裕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的理想追求,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在。共同富裕凸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也丰富了人类现代化的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推动共同富裕。打赢了精准脱贫攻坚战,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区域性整体贫困彻底解决;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主动解决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物质丰裕是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实现现代化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是中国式现代化绝不是以物质现代化为核心的“单向度现代化”,而是兼具物质丰裕和精神富有的现代化。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举世瞩目的奇迹,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党确立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什么时候我们坚持了这一方针,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推进得就会比较好,反之则会出现波折。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现代工业文明打破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一段时期我国工业的飞速发展也对生态平衡造成了破坏。中国式现代化走的是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深刻认识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摆在全局性的突出位置,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加快减污降碳,统筹绿色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西方社会开启了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但是他们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并没有选择和平共赢的道路,而是充满了血腥与暴力,一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目标的实现靠的是对殖民地的疯狂掠夺。这种现代化模式的弊端已经显露无疑,但是某些西方国家并没有放弃主导世界现代化格局的迷梦,仍然在极力兜售他们的现代化模式。由于采用战争和明目张胆掠夺的“武力殖民”已经难以为继,他们便采取间接的“经济殖民”“文化殖民”。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西方国家所奉行的掠夺式现代化模式具有本质的区别,这是一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之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就是要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着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为人民谋幸福、为世界谋大同。

《社会科学报》总第1824期3版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保留追究的权利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