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世界十大考古新发现!山大李占扬教授团队一考古成果入选

发布时间:2020-12-09 08:46:22 发布来源:齐鲁壹点 作者:

近日,Archaeology(《考古》)杂志评选出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发现,李占扬教授团队在河南灵井发现的鸟雕像化石获评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发现。该考古成果于今年6月份以“A Paleolithic bird figurine from the Lingjing site, Henan, China(中国河南灵井遗址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鸟雕像)”为题发表,李占扬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历史文化学院方辉教授和法国波尔多大学弗郎西斯科(Francesco d'Errico)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今年6月11日,来自中国、加拿大、法国、以色列和挪威的国际研究小组在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杂志上发表题为“A Paleolithic bird figurine from the Lingjing site, Henan, China(中国河南灵井遗址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鸟雕像)”的论文,公布了一项在中国河南的重大发现——一件具有13500年历史的微型鸟雕塑,即灵井鸟雕,这是迄今已知最古老的中国雕塑品。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李占扬教授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历史文化学院方辉教授和法国波尔多大学弗郎西斯科(Francesco d'Errico)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鲁可(Luc Dayon)同为本篇论文作者之一。

日本东京大学和美国贝塔碳十四测年实验室对与灵井鸟雕同层出土的烧骨与半成品进行测年,32个样品的年龄平均值为距今13500年。灵井鸟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像艺术品,它的发现将东亚雕塑艺术的起源提前了8000多年。同时,这也是迄今所知唯一的动物站立在基座上的旧石器时代雕塑作品,确定了一个长期未知的原始艺术传统的源头。

灵井鸟雕是用烧焦的骨头碎片雕刻而成,长19.2毫米,宽5.1毫米,高12.5毫米,是一件微型的鸟雕刻作品。鸟的一侧呈黑褐色,另一侧呈古铜色,形体粗壮,短头,有圆形的喙及长尾,很可能属于雀形目。史前艺术家没有刻意雕刻这只鸟儿的双腿,而是将其安放在显而易见的底座之上。得益于这件艺术品的特殊保存状态和先进分析技术的应用,包括共聚焦显微镜和微型CT扫描,研究人员能够比以往更好地捕捉艺术品的制作细节,重建旧石器时代史前雕塑家的技术风格。

这项成果发表后,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19日,包括新华网、人民网、美国有线电视网、英国《卫报》等在内的200多家中外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涉及23个语种。该成果和这些报道引发全球考古、艺术及科学界人士的广泛关注,美国考古研究院、艺术网、科学网等知名网站也转载了这一论文或摘要。

《考古》杂志是美国考古学会主办的面向公众的双月刊考古杂志,已连续出版70余年。自2006年开始,该杂志在每年的12月评选出本年度的世界十大考古发现,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据悉,自评选以来,中国境内先后共有6项考古发现入选。

来源: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