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第十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张海霞:用热爱托举科研梦想

发布时间:2022-07-22 14:20:03 发布来源:闪电新闻 作者:

7月15日,第十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海霞是获得第十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的20位女性之一。

张海霞是国家级领军人才,现为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山东省无线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现年43岁的她长期致力于无线通信与网络领域的研究,在大规模天线技术、无线资源优化管理以及数据辅助智能通信网络理论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原创性突破,并带领团队探索5G关键技术在工业物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应用,已初见成效,为无线通信技术发展、5G赋能垂直行业作出重要贡献。

久久为功,畅通绿色通信“动脉”

面向国家信息化重大战略需求,张海霞10多年如一日深耕无线通信与网络领域,用追求真理、敢于创新、严谨求实的态度,攻克了一个个无线通信领域的难关。

她提出新的无线传输与接入方法,大幅降低多用户并发通信的相互干扰,结合人工智能技术预测用户需求动态变化,提升通信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实现绿色通信。

“打个比方,很多人在同一个地方一起说话,大家谁也听不清楚谁,但如果我们用某种方式进行合理调度,让大家按照一定规则发言交流,相互干扰就会少一些。”张海霞形象地解释自己的领域,“对于用户来说,我们的研究成果能够让大家的日常通信体验更加流畅,也可以支撑直播、互动游戏等实时业务对大流量、低时延的需求。”

在耀眼的成就背后,是多年孜孜以求的科技创新。“不论是理论突破,还是技术研发,科研的道路上一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但因为热爱,你就会有勇气和耐心去克服大大小小的困难。”张海霞说,“科技创新最重要的就是从实际问题出发,以需求引导创新,过程中稳扎稳打,夯实基础,长期积累的量变才能引起质变。”

张海霞庆幸,在做科研的道路上,一直有山东大学“求真务实”学风的影响和行业前辈的支持,“我很有幸能成为‘破解无线电奥秘的专家’张明高院士团队的成员,跟随老先生工作的10年来,他给予了我很多的指导与启发、培养与支持。”

潜心育人,让每个学生都能精彩

张海霞也非常感恩来自家庭的教育。她自小家庭教育比较严格,父母经常教育她要谦虚谨慎,多为别人考虑,这养成了她严谨又有爱的性格。小时候的张海霞认为老师是无所不能的,梦想成为一名小学老师。而现在,作为大学老师的她,也致力于潜心育人,给予学生们宽松的学术氛围和充分的信任支持。

张海霞对待学生温和耐心、循循善诱,跟学生相处如同与家人相处一样,不遗余力帮助学生做好知识的积累和思维的训练,培养他们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润物细无声中让学生体会科研与学术的魅力。在学生临近毕业面临就业和科研选择的时候,张海霞会根据他们的兴趣、能力、特点和现实需要等给出中肯的参考意见,提供力所能及的指导和帮助。

“人生很多时候只能确定大方向,而这大方向中包含的无数细节,才是最终决定成败的关键。无论选择哪种道路,都要不断提升自己,才能始终走在正确的路径上。”在她的影响下,一些学生也跟随她的脚步,走上了教学、科研的道路。

“有了兴趣的需求,就会自然而然地想深入探究。”张海霞对待自己的孩子也是习惯于鼓励他去探索自己喜欢的领域。“我儿子几乎可以说是在实验室泡大的,经常一放学就被我带到实验室。”不论工作如何繁忙,张海霞都坚持自己带孩子,还积极抽时间研究菜谱,“我做饭非常好吃,从中式的糖醋排骨、煲汤、馅饼到西式的披萨、牛排等等,我都会做。”张海霞笑道。

“看到学生有时候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每当学生们取得成绩,我就特别有成就感。这份喜悦与自豪也激励着我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为国家培养更多、更有用的人才。”

传承热爱,为中国技术一骑绝尘添彩

中国科协最近统计显示,中国女性科技人员总量已接近4000万人,且增速超过男性,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半边天”。近年来,全国妇联和山东省妇联积极推动国家和省级层面出台了支持女科技工作者的政策措施,助力女性科技创新。张海霞说:“这无疑会鼓励更多女性投入到科技创新之中,相信女科技工作者会凭借特有的细腻和韧性,成为攀登科技高峰、奋进新时代不可替代的巾帼力量。”

“我常跟我的学生说,性别对于我们从事这个行业没有任何的影响,只要找到自己热爱的点,不忘初心,就能产生源源不断的勇气,再加上自身所练就的能力和耐力,你就能在科研探索的这条曲折道路上不断地前进。”

张海霞介绍,目前中国的无线通信技术已经位居世界前列,5G建设领跑全球,但在工业领域等垂直行业的应用上还有待突破。“我希望中国技术能够一骑绝尘,领先全球,这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对于未来中国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张海霞信心满满,她提到了“传承”这个词:“一个人成就再辉煌,也会有退休的一天。中国科技的发展,需要不断有年轻人成长起来,一代接一代地投身国家科技创新事业,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事业中,扛起振兴国家科技事业、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大旗。”

供 稿:省妇联网络信息与社会服务指导中心

编 辑:尹燕蕾

校 对:赵 萍

审 核:刘 敏

  •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