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省级支援滨州医疗队 李国强
2022年4月5日,在经历了14天的昼夜鏖战后,我们支援滨州医疗队的队员顺利与当地医护人员完成交接。在保证了医疗安全的情况下,同时做到了自身防护安全,圆满完成了支援任务。

回想14天的工作,恍如昨日,为了不影响医院的开诊任务,领导们有条不紊地安排着各项事宜。首个班次的医护人员,甚至有的已在医院连续工作18个小时。因医院系统不同,所有的工作都需要从零开始学习,大家虽虽然疲劳,但从没人喊苦喊累。连轴转地倒班,医院到驻地来回近3小时的车程,2小时的穿脱隔离衣,1小时的冲澡和吃饭,上班回驻地睡觉再上班,为保证睡眠很多队员就悄悄吃安眠药助眠。感控护士们说:“我们会在队员们穿防护服时检查是否严密,会隔着玻璃在队员脱防护服时检查是否规范,就想能尽我之力保证队员的安全”。非常时期只有身在其中才能真正理解。

我是一名来自山东大学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护士,因此在这特殊的病房里,危重患者李奶奶理所当然的成了我的“专属患者”。作为一个专科护士,我也见过“各种场面”的患者,每每病情变化时,我都能从容应对。然而当穿上笨拙的防护服的那刻起,我内心就有点害怕了,口罩的密闭性带给了我们安全,也同样隔绝了空气,影响了呼吸,面屏的雾气使我看不清东西,手上的手套让我感受不到患者的血管。在有经验的援鄂组长杨梦茹的指导下,口罩下的我学会了张口缓慢呼吸,从面屏雾气成水的空隙里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打针依靠手感及面屏水隙的视觉。李奶奶是重症肺炎患者,刚入科时精神非常差,血压不稳定、电解质紊乱、身上有多处压疮、深可见骨。作为责任护士的我,翻身、拍背、吸痰、清理压疮,一点也不敢马虎。渐渐李奶奶精神好转,每次见到我都会送上温暖的微笑。当知道我们要离开时,陪床爷爷的紧紧握着我的手,激动地一直说着“谢谢”,透过手套我深深体会到这双手的温暖与力度,感觉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疫情无情,人间有爱,经过这段时间历练,“90”后的我,更加坚定与无畏,心里有火,眼里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