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电 12月20日,山东大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共同主办的第十五届(2020)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论坛在山东大学举行。论坛以 “‘十四五’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现代财税改革”为主题。
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在致辞中介绍了“十三五”以来山东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的进步。她结合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表示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背景下,财政学专业建设既要有“小财政”的教育视野,也要有“大财政”的宏观视野,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培养更多高质量人才。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何德旭在致辞中表示,本次论坛是落实山东大学与中国社科院战略合作协议的一项具体行动,希望双方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学术研究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与交流。
主题报告第一阶段由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财贸经济》编辑部副主任王振霞主持。何德旭研究员作了题为“建立现代金融体制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报告。报告从现代金融体制的提出背景、内涵及构成、建立现代金融体制的关注点和建立现代金融体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四个方面进行详细解读。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主任许宪春作了题为“数据资产统计与核算问题研究”的报告,报告对数据资产的基础理论做了系统介绍,包括数据资产的概念界定、特征、分类和价值测度方法等方面。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李雪松作了题为“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报告。他提出应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从供需两端发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以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构建新发展格局。
主题报告第二阶段由山东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主任李华教授主持。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马海涛作了题为“抓住‘新文科’建设新机遇,推动财经学科新发展”的报告,系统介绍了新文科建设的基础理论、建设框架,分享了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专业“新文科”建设的经验。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汤玉刚教授作了题为“地方债务融资的新制度与旧秩序”的报告,报告从分权化融资、土地抵押、捆绑提供三个方面论述旧秩序的逻辑“内核”,从债务置换、债务限额、消失的抵押物三个方面论述新旧制度的转换问题,以此来展现新预算法的改革成效。
平行论坛环节,参会专家学者围绕“财政与国家治理”“税制改革与现代税收制度”“地方债务与高质量发展”“政府、市场与企业”四个专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取得了丰富的学术成果。
第十五届(2020)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论坛是山东大学与中国社科院落实战略合作协议的重要内容,由山东大学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山东省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基地、山东大学经济学院、《财贸经济》编辑部、《财经智库》编辑部和《公共财政研究》编辑部具体承办,聚焦 “‘十四五’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现代财税改革”主题,会议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来自30余所高校研究机构、政府部门的专家学者和青年才俊现场参加论坛,线上累计观看1.1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