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7日,山东大学新媒体工作室信箱新邮件提示“叮咚”作响,一封长信情真意切。这是来自山大(威海)2020级艺术学院林同学的信,信中说,该生佩戴的角膜塑形镜所需要的润滑液所剩无几,由于疫情快递停运暂时无法购买,母亲远在重庆,父亲也隔着百余里路程,家人一筹莫展,朋友爱莫能助。此时,林同学却安慰妈妈:“老师让我别着急,老师去处理了。”“老师已经帮我申请了,妈妈放心!”第二天,辅导员刘楷便为林同学送来了滴眼润滑液。
疫情之下,刘楷心系学生,他是同学们信赖的辅导员,也是温暖有趣的“楷叔”。刘楷平时手机不离身,总能第一时间回复学生消息,在学生微信群里百般花样为他们减压,在特殊时期他与学生互相陪伴,许下春天的约定。
刘楷也将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在山大名栏目《山大日记》中发表。刘楷在“日记”中说,“打开手机,一条学生的消息映入眼帘:‘楷叔,前两天通过您发的线上平台定的药收到了,还以为要过好久,谢谢您!’没过两分钟,手机铃声响起,接起之后,我还没来得及说话,就听到对面一连串的‘谢谢,谢谢,刘老师,太感谢了,帮了孩子大忙了,我们隔得远,鞭长莫及,学校能替孩子想到这么周到,这下我们更安心了。’问及孩子的姓名,我知道这是刚才发微信给我的拿到药学生的家长。谈话中,家长说她远在重庆,孩子关键药品欠缺,一筹莫展之下得知我们通过校区团工委线上‘学生权益直通车’平台帮助学生购买到了应急药品,解决了学生的燃眉之急,感动得无以言表。”
挂断电话,刘楷内心充满柔软与温暖,不只是因为学生和家长的一句“谢谢”,更是因为在这个特殊时期,家长对学校、辅导员工作的莫大的理解与支持,更是对山东大学的信任与肯定。
刘楷写道,居家期间,他成了“手机控”,生怕错过学生的任何一条信息,“万一这条消息是寻求帮助的信息呢,学生们的消息我第一时间回复了,孩子们在学校里就会心安好多,他们会觉得楷叔是和他们在一起的。”
刘楷每天都会在学生群里“唠叨”,提醒他们锻炼身体、宿舍通风,他还“绞尽脑汁”设计有趣的点名手势,可以成为学生发朋友圈的“素材”;每天的线上见面会,他还会和学生开一些“没大没小”的玩笑,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所有这些我都希望可以让学生们安心地在这特殊阶段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一份应急的润滑液,一封感人的感谢信,传递的是爱,是温暖,更是信任。刘楷是山大众多辅导员中的一个缩影,一份精心准备的餐食,一句关怀备至的叮嘱,都是山大人的奉献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