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财政学“三大体系”

发布时间:2021-11-19 21:31:28 发布来源:社科院专刊 作者:张清俐

本报济南11月11日电 (记者张清俐)11月6—7日,以“‘十四五’时期的现代财税体制改革”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财政学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在山东大学召开。

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提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财政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应该以中国制度和文化背景为前提,以中国财政分配实践为出发点,以中国财政制度、运行规律为对象,以追求学术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为旨归,融合经济学、公共管理学、法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在一个更高层次上建构知识体系。此外,还需要对已有的社会主义财政学、西方市场经济为基础的财政学学术体系进行分析甄别。一方面,以分析为前提、以继承为原则,将体现财政分配共性的重要概念有效利用;另一方面,应结合国情创新性地提炼标识性概念,发展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郭庆旺在题为“现代财政制度思考”的报告中,从推理角度、经验角度和需求角度介绍了现代财政制度。他认为,公平、效率、法治是现代财政制度应该包含的基本要素,并以现代收入制度为例分享了对现代财政制度建设的思考。

东北财经大学校长吕炜提出,应当持续关注央地财政关系的特征事实和变迁历程,构建解释央地关系变迁的理论框架,设计验证理论框架有效性的实证方案,探索央地财政关系的制度优化路径。

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马海涛认为,财税政策可以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一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应当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税收制度、优化财政支出来助力节能减碳。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怡在题为“数字经济下的财政支持”的报告中,深入分析了产业结构和税制结构、数字经济与经济数字化、国际税收规则调整等问题,建议通过规范地方财政奖补方式、调整地区间税收分配规则、优化税制结构来支持数字经济的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陈彦斌提出,要破解主要经济体面临的新型衰退和衰退式资产泡沫风险等困境,需要重构宏观调控理论框架,探索稳定政策、增长政策、结构政策“三策合一”的新理论和新调控思路。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解垩做了题为“共同富裕视角下收入的邻里效应研究”的报告。报告基于共同富裕的视角,分析了居民收入的社区邻里效应及其异质性特征,为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在平行论坛环节,与会学者围绕财政与国家治理、财政与经济发展、财政体制与地方财政、财税政策与创新发展等主题开展了深入交流研讨。此次论坛由山东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研究杂志社、山东省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基地和山东大学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共同主办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