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25日,山东大学“七彩假期”社会实践暨硕博服务团队走进新疆喀什英吉沙县,24名学子分组深入部门单位、乡镇村庄、学校企业等开展为期15天的调研活动,积极为英吉沙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根据山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十四五”规划和年度计划,济宁援疆指挥部加大青少年交流交往交融,有效助力英吉沙县“招才引智”工作,支持英吉沙县团委联合山东大学举办“七彩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推选24名山东大学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及带队老师,与8名英吉沙籍维吾尔族大学生一起到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党史办、发改委、住建局、萨罕镇、色提力乡等开展调研。

调研期间,山东大学“七彩假期”社会实践暨硕博服务团队与当地干部、群众进行交流,深入学习了解英吉沙县的生产生活情况,就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基层社会治理、文化润疆等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在山东大学“七彩假期”大学生实践团交流分享会上,英吉沙县委副书记、济宁援疆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孙希忠对开展本次社会实践调研活动予以充分肯定,并提出要求和希望。他表示,青年大学生要通过社会实践深入基层,多看多学多问多思,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聪明才智,加深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积极参与边疆建设。
“人力资源开发是地区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英吉沙作为我国西部边陲地区的县城,应该在引入区外人才的同时加大对于本地干部人才的培养培训力度。”山东大学青岛校区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的李元伟提出建议:以英吉沙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特点为切入点,培养专业对口的职业人才,比如英吉沙杏树、桃树等果树种植,可以邀请农林专家和当地经验丰富的果农对本地新一代果农进行职业培训。其次,注重非物质文化手艺的传承,鼓励当地年轻人学习和传承小刀锻造、土陶烧制等传统技艺。最后,加大教育投入,采取政策优惠和灵活措施鼓励当地学生外出就学。此外,推动建立人才联络站,吸引更多人才为英吉沙县发展服务。

和李元伟同组的孙月婷说:“这里的饮食起居、风土人情都和山东大有不同,我们感受到英吉沙人民的热情与淳朴,以及基层干部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果敢与奉献。在党校调研学习期间,我了解到职工职责情况后提出三点建议:建设地方人才智库,加快建立合理的各级党校教学科研和人员保障;结合当地实际开设特色课程,为基层公务员提供优质的服务;增加党校教师下乡锻炼的机会,增进干部与群众的关系。”
“民生问题是根本问题。在‘关于新时代进一步推进惠民工程发展路径研究’这一课题的调研期间,我有幸得到发改委领导们的悉心指点和专业建议,重点研究英吉沙的煤改电工程,了解到政府对于配套电网、电采暖设备等资金投入和服务情况,结合走村入户实地调研,我切身感受到国家对建设新疆的力度之大。”来自山东大学管理学院的王淇永说。虽然时间短暂,但是工作期间通过交流,和县发改委的西部计划志愿者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受其影响,对自己的就业观、价值观有了新的提升。“我会带着这份建设新疆的‘种子’回去,传播给身边的人,带动更多的人一起建设新疆,让新疆变得更美好更富强!”

“七彩假期”暑期大学生实践项目旨在加强援疆省市高校与英吉沙县的沟通交流合作,为高校优秀大学生提供实践平台,也为英吉沙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高校智慧与锦囊。济宁援疆指挥部和英吉沙县团委将结合此次社会实践团的经验做法和山大学子提出的意见建议,更好地搭建桥梁,激励和引导广大青年牢固树立“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理念,做一名“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新时代新青年。通过开展“七彩假期”暑期大学生实践活动,让更多优秀大学生走出校园、走进边疆,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我真切感受到了新疆的巨大变化与繁荣向上的大好局面,山大学子将牢记‘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的校训,结合所学专业特长和切身体会、实地调研,将为英吉沙县提供优质的课题研究报告,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助推各项工作积极有效的发展。”山东大学团委社会实践部部长马海波说。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孟一 通讯员 邓长征 李凤鸾 报道)
责任编辑: 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