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6日,山东大学举行山大产业系赋能济南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并发布相关工作报告。近年来,山大签订横向技术合同4000余项,交易总额达22亿元,实现5个“千万元级”专利群成果转化。其中,与济南市科技合作经费达3.72亿元,解决700余项技术难题;共建科研平台40余个,其中千万级平台9个;在济南落地成果39项,千万级项目3项,均占山东省比例50%以上。
《山大产业系赋能济南高质量发展工作报告》显示,山大构建起大学科技园特色发展模式,探索形成“多校区+孵化器群落+产业集群”和“研发平台+科技园分园+产业园”的多园多点分布式学科产业融合发展特色模式,促进新技术转移转化,服务重大成果落地,引领地方产业集群和转型升级发展。
山大与济南市共建的山东工研院,先后孵化50多家高技术企业,已成为推动省会高质量发展的“瞪羚谷”,2020年新建研发创新与转化应用平台5个,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131名,新增科技成果107余项,引进、孵化与投资企业40家,引育企业实现营收近4亿元,纳税近2000万。
近年来,山大校属企业发展迅速,2020年末,资产总额为31.93亿元,净资产23.18亿元,年度营业收入11.53亿元,利润综合2.51亿元。5年来,校属企业上缴学校利润4.22亿元,上缴国有资本收益7850余万元,上缴税费18亿余元,解决就业9000余人。
“十四五”期间,山大力争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建成10个左右主导型科技园,孵化用房建筑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孵化科技企业超过500家,转化山大科技成果1000项,培育一批具有山大元素的独角兽企业等。此外,高新技术企业年均研发投入强度力争达到10%,省内上市山大产业系企业突破35家等。
推进大会上,山大产业系联盟启动建设,山大将组建汇聚学校、政府、校友企业、校属企业的山大产业系联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协作和产业布局优化,服务学校学科、企业创新、地方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