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在第25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山东大学第八届图书馆文化节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邵逸夫科学馆开幕,山东大学堂首期也于当天下午开讲。

第一届山东大学图书馆文化节2014年举行,从阅读推广、书香校园这一初衷起步,历经八年,在校内外各部门的支持、配合和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下,发展到今天联合校内外力量,将图书馆文化节打造成了一校三地、省级乃至全国级别的活动。第八届图书馆文化节以“学党史·知校史·话青春”为主题,旨在发挥图书馆文化引领的职能,开展校史名人画展、红色演讲比赛、创新技能大赛等活动,并举办各类技能竞赛、信息素养培训、学术研讨与体验分享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展现新时代山大人不忘初心的红色传承和心向未来的勃发英姿提供平台。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山东大学建校120周年、图书馆建馆120周年,也是山东大学和图书馆“十四五”规划起步之年。山东大学校长助理邢占军在致辞中说,图书馆作为高校资源保障、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的重要一环,责任重大。身处新文科建设全面推进、“十四五”谋篇布局的新阶段,图书馆人以更专业的姿态、更科学的理念、更完善的体系,应对瞬息万变的时代需求。文化节的活动设计也体现出图书馆员紧跟时事、针对性满足师生需求的优秀素养。今后,要通过图书馆文化节,持续推进馆员能力提升计划,完善馆员发展和培养体系,提高馆员队伍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人力资源组织能效,打造较好适应研究型智慧化图书馆需要的人才队伍,保证高质量活动的稳定输出。

山东大学图书馆馆长赵兴胜介绍说,山东大学堂是山东大学图书馆主导建设的新型学术文化平台,以学术为先导,着力构建“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文理工农医跨学科的交流合作,打破学科壁垒,推动跨学科合作,推出高品质通识教育和学术思维启蒙讲座,是山东大学图书馆重点打造的长期常规化的学术文化品牌。顺应学科融合趋势而诞生的山东大学堂,将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和学术机构,整合、汇集校内外智力、人才和学术资源,打破学科壁垒,促进文理工农医的跨学科、跨专业学术文化交流。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将通过山东大学堂这一平台,着力打造山东大学图书馆这一品牌,进而参与构建山东大学“三全育人”体系,在“文化引领”战略全局下开辟出一条更有特色、更加自信的道路。
山东大学堂首期系列讲座的主题为“文化自信、文化引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首讲由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何中华开坛。何中华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优点”为题,分享了他对五千年来华夏传统文化的感悟,吸引了线上线下近160人聆听。来自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的学生陈奕飞对能参加山东大学堂首期讲座感慨颇深:“ 何中华教授从中西方文化对比的角度切入,溯源中西方文化的起源及历史发展脉络,深入浅出地解读了中西方文化如何形成对自然和社会不同的文化价值观, 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观念对于今天的中国重塑传统文化力量的重要意义,令我深受启发。 ”据悉,山东大学堂首期讲座的其余四堂将有颜炳罡、陈坚、傅永军、郝书翠四位专家、教授讲授,他们将在兴隆山校区、千佛山校区、中心校区和威海校区,就儒学、中国文化中的道教与佛教、中西文化差异的哲学分析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三重逻辑等方面,与校内外的学生、读者交流、畅谈。

在当天的开幕仪式上,还对2020年度“借阅达人”“优秀学生馆员”“优秀图书馆志愿者”进行了表彰,校长办公室、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校团委和校图书馆负责人为优秀学生代表颁发了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