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欧洲对撞机有山东元素 400个探测器出自山大

发布时间:2010-04-01 00:00:00 发布来源: 作者:

W020100401238917975396.jpg

                                               图①:何教授介绍参与实验的过程。

W020100401238964224151.jpg

                                      图②:每个探测器平面面积在2平方米左右。

   ■3月30日,在跨越日内瓦市郊、瑞士和法国边界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总能量为7万亿电子伏特的两个束流对撞成功,标志着人类开始寻找占宇宙成分96%的暗物质和暗能量。

   ■3月31日,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物理学院一间铁皮搭起的简易实验室里,山大物理与微电子学院教授何瑁告诉记者,他带领的山大科研团队研制了试验中的400台TGC探测器。

   □本报记者  杨凡

   □实习生  李晓晨

                   强子对撞:找寻物质起源的钥匙

  走进这个位于山大校园一个角落里的简易实验室,墙上贴满了强子对撞机四个探测器之一ATLAS(超环面仪器)的英文海报和介绍。在这里,何瑁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花费四年,研发出400台TGC探测器,正是超环面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强子对撞机实验作为粒子物理研究领域一项重要实验,与普通人之间到底有何联系?

  “在人类探索自然方面有深远影响。”何瑁教授回答说。他先抛给记者几个疑问:宇宙的起源是什么?根据推算,现在人们所看到的只有宇宙物质的10%,其余的在哪儿?

  何教授说,大型强子对撞机对撞时刻产生的温度、密度可以模拟宇宙大爆炸时的状态,有望由此获得关于宇宙起源的新发现。

  他举例说,我们每天都离不开的万维网,就是为了研究高能物理交换数据而产生的。“LHC研究在将来所带动的相关研究影响不可估量。”

                14年研发:山大终列一席之地

  “其实,LHC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筹备、设计的。”着一身深色休闲装的何瑁教授,茶色镜片后面的眼睛陷入回忆。

  何教授介绍,早在1996年,山东大学、南京大学、中科大就联合去欧洲合作所要求参加实验。 “参加了这个实验,就等于拿到了这个研究的‘入场券’,对撞机对撞成功,我们也可以分享其中的研究成果,中国、山东在这个领域也有了一席之地。”

  1998年,山大获批参加该实验,参与超环面仪器中组成部分TGC探测器的研制,总计耗资250多万元。山大负责研制4000台中的400台。”

     何教授说,试验撞击时间大概是几亿分之一秒,测量粒子误差不可以超过1MM,400台探测器几万根丝,一根位置偏离、断裂都不可以。“探测器组装后本身高达6层楼,人显得非常渺小。”

     何教授对自己的研究非常谦虚。他说,探测器太复杂了,只能说山大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其400个探测器出自山大实验室

  今年76岁的何瑁教授,并不像人们印象中的只会埋头实验室的学者。他神秘地告诉记者,自己上世纪50年代读书时曾是青岛市篮球队副队长,近两年虽不常打篮球了,但还喜欢在闲暇时打乒乓球。记者跟他聊起篮球、NBA,何教授眼睛立即瞪得大大的,“我当年在芝加哥做访问学者时,还去看过NBA比赛。当年公牛队还不行,只有后来乔丹来了才厉害起来,那时候湖人最好,有好多球星。”

     何教授老家在江苏镇江,却对山东、山大有着很深的感情:“我18岁来到山东大学学物理,1956年毕业,毕业后就留在山大。”

     他说,“现在我的工作就是带学生,让年轻人多参与研究,希望他们更快地成长。”

     他表示,得知碰撞成果很高兴,但激动只是瞬间的。因为所有的目标,都是按照原来的设计进行的,以前的一些猜想变为了现实。“我相信,年轻人会比我们干得好。”何教授语气坚定地说。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