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徐显明:十二五规划中“法制”应为“法治”

发布时间:2011-03-10 00:00:00 发布来源: 作者:

  3月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就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自主招生、南方科技大学以及山东大学泰山学堂等热门话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徐显明称,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形成,但法治建设的道路还很长。

  谈法治建设

  我们需要走的路还很长

  一看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各路媒体的记者不约而同地抛出了同样的问题:如何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徐显明说,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否形成有四个标准,第一是调整不同社会关系而形成的不同的法律部门应当齐全;第二是各个法律部门中基本的、主要的法律应当制定出来;第三是以法律为主干,相应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配套实施的规范应当制定出来;第四是法律体系内部应当做到科学和谐统一。现在这四个标准统一起来,我们就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如期形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但法治建设的任务却并未完成,下一步就是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个过程需要的时间更长,任务也更艰巨。另外,法律体系建设还要继续发展和完善。徐显明说,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法律体系也将与时俱进、不断丰富,继续发展和完善。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有六个基本环节,首先要实现有法可依;其次要建设法治政府,再次要执政者依法执政;还要建立独立、公正、廉洁、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还要求全社会普遍守法,最后是要形成有效的法律监督。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后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需要走的路还很长。”徐显明说。

  谈“法治”与“法制”

  十二五规划中的“法制”应为“法治”

  谈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时,徐显明特别提到“法制”与“法治”的区别。他说,“十二五”规划第十三章提到的“全面推进法制建设”中的“法制”应该用“法治”。

  徐显明进一步解释,“法制”是与民主相生相伴的,民主是内涵,法制是表征,加强民主必然加强法制。“法制”表现为由法律调整而成的制度。而“法治”强调的则是一种状态,一种价值,一种目标,一种行为方式,它包含着法治的价值观,包含着法治的精神,最重要的是它表现一种普遍信仰法治的生活方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十二五”规划中,以“法治”替代“法制”更为合适。

  谈自主招生

  应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公平

  最近国内以“北约”、“华约”为首的各大高校,在全国范围内组织自主招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对此,徐显明认为,评价自主招生,关键要看能否最大限度地追求教育公平。

  徐显明说,大学有自主招生的权利,但要保证规范地行使。我们要审慎地评价现在开展的自主招生,当我们行使自主招生的权利时,是否最大限度地追求和实现了教育公平。比如,是否公平地对待了来自农村的孩子。教育学上有个原理:每一百名学生中,一定有三名极其聪明的。这三名极其聪明的学生中,应该包括农村孩子在内。虽然来自农村的学生所享受到的基础教育比城里孩子要差,但并不影响他们的智力水平,不影响他们将来成为杰出的拔尖人才。

  “但是,如果我们在自主招生中把这个群体忽略了,那么自主招生的真正目的就很难实现。所以我认为,自主招生应同时实现两个目的,一是挖掘优秀生源,二是实现教育公平。”徐显明说。

  谈南方科大

  可以借鉴香港科大成功的经验

  当记者们提出让徐显明校长评价一下时下最热门的南方科技大学时,徐显明幽默地说:“所有的评价网上都有了,你们自己找来看吧。”在记者的一再要求下,徐显明分析了南方科大的目标 香港科技大学成功的原因。

  徐显明称,香港科技大学在短短二十几年里成长为世界一流大学,这是由我们中华民族创造的人类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这个奇迹是否可以复制和重现,关键要看香港科技大学所特有的历史背景能否重现。

  香港科技大学在建立之初,香港面临回归,港督政府为了把一个掏空了的香港交给中国,就要把大量沉淀的资金在回归之前花出去。在这个背景下,香港科技大学的办学资金是非常充沛的,无论是校舍建设还是教学设备都是最好的,校长和教授的薪水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高的。

  其次是创办香港科技大学的那批教授。他们都出生在大陆,后来去了台湾,求学在美国,并且大多在美国的大学里成为著名的教授或学术领袖。他们对祖国有着强烈的民族自强心,他们带着满腔的热情和对中华民族难以名状的热爱,来到香港创办大学。

  其三,当时香港是由英国统治,香港的大学都采用英国的体制,而香港科技大学在创办之初,选了美国的教育模式和体制。美国的教育体制在香港一生根,就显示出了优越性,很快超越了香港本地的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并迅速成长为世界一流的大学。

  “现在看来,这三个历史条件是难以复制的,但给我们提供了三条经验:其一,一流的大学要有一流的投入;其二,师资水平决定大学水平;其三,先进的理念和体制是创办一流大学的保障。南方科技大学以香港科大为目标,如果能借鉴此三条经验或许可以再造奇迹。”

  谈“官员博导”

  关键要看他们的目的

  在本次全国两会上,有政协委员炮轰“官员博导”现象,称“官员当博导,学界政界通吃,败坏校风学风,必须清理和禁止。”

  对此徐显明说,“官员博导”现象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首先必须承认,在一些官员身上能看到很深的学术涵养,他们在某些领域所达到的高度,甚至有可能比大学里的博导还要高。评价“官员博导”现象,关键要看他们的目的,看他们是否违背教育规律,是否违背人才培养规律。

  徐显明介绍,在西方发达国家里,借助社会资源办学,是为让学生接受更良好教育的一种常见现象。我们的部分官员做博导之所以被人们所痛恶,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目的不纯,他们占有了社会资源,又把大学博导拿来充当自己的光环,这样的“官员博导”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再就是,一些低水准的大学,往往喜欢政府官员来做兼职博导,利用这些高官的社会资源来办学,这也不是常规的办学规律。

  谈泰山学堂

  培养出一位大思想家就算成功

  和徐显明谈教育,自然绕不开山东大学,绕不开泰山学堂。提起泰山学堂,徐显明端起水杯,润了润嗓子。


  徐显明说,泰山学堂有四个“不”:不以专业划分学生,只以学生的兴趣来培养;不以就业为目的;不以培养官员为目标;不以产生亿万富翁为目标。泰山学堂以培养思想家、学问家为目的。徐显明介绍,泰山学堂实行的是“流动制”和“淘汰制”,“目前已经有两三个学生主动退出了,对此,我们表示理解和尊重。”

  “泰山学堂是山东大学探索培养拔尖人才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探索和实验。”徐显明说,人才的培养不能数量化,只要有一个能成功,这个实验就算成功。“所有的实验都可能伴随着99%的失败,但我们还要去追求那一次的成功。这就好比登山,尝试了99次都没有成功,只有第100次成功了,那我们能说前面的99次是失败吗?不是!因为找到了99条登不到山顶的路,找到了一条登到山顶的路,所以,实验没有失败。”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