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山东大学教务处公布《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按照要求,该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考核坚持增设和淘汰机制,推选出一批具有山大特色的名师名课。其间,对于学生反映较差、考核不合格的课程,将视情况予以暂停整顿或者停开。
教师必须具有讲师及以上资格
据山大教务处工作人员介绍,山东大学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分为公共(校级)通识教育选修课与学科(院级)通识教育选修课两大类。
山大对于通识教育课的认可教师的申报资格十分严格:开课教师要思想健康,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教学态度端正,富有工作热情、人格魅力与感染力。同时,申请教师必须为教师系列并具有讲师及以上资格,非教师系列人员副高级别以下的,原则上不得申请开设。严禁非本校人员申请开设课程。
担任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任课教师梯队的教师,必须具有讲师及以上资格。严禁非讲师及博士生、研究生担任任课教师。为保证课程内容与授课质量,教师所申请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必须与自己的研究方向相同或者相似,与学院(部)学科专业建设方向一致。教师不得跨方向或跨学科开课。
申请开设公共选修课的老师,必须系统讲授过一门相关课程(专业课亦可)一年以上,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独立授课并且教学效果与学生评价良好;新聘教师只允许申请学科通识教育选修课,在开课成熟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后可进一步申报公共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学生反映差的将暂停或者停开
该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将遵循公平、公正、严格的遴选原则,经过教师申报、院系推荐(初审)、专家评审(终审)三个程序而设立,在公平竞争的机制下推选出一批具有山大特色的名师名课。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内容要以文化、素质教育为首要目标,打破学科和专业界限,内容精练,方法新颖,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启发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养成自我建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本领,培养探索和创新精神。讲师每学期只能申报一门新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且每人每学期所开设通识教育选修课总数原则上不能超过1门;副教授、教授每学期最多申报两门新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且每人每学期所开设通识教育选修课总数原则上不能超过2门。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考核坚持增设和淘汰机制。对于学生反映良好、开课效果显著的课程,学校鼓励在教师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多课头开设课程;对于学生反映较差、考核不合格的课程,将视情况予以暂停整顿或者停开。
凡是已经开设以及新获准开设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必须做到每学年至少开课1次(学校积极鼓励每学期、多校区、多课头开设),连续3个学期不能开课的(包括因选课人数不足20人而停开的情况),学校将取消该门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开课资格。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任课教师要严格规范教学秩序,不得随意降低教学要求和考核标准,确保教学质量。对于连续两次考核不合格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学校将予以暂停整改,经整改后仍无法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将予以停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