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掘现场,村民与大学生一起挖墓坑。
半岛都市报4月2日讯(记者 刘纯来)4月2日,备受瞩目的北阡大汶口文化遗址第三次发掘开始了。记者在现场探访发现,此次发掘已圈定 20多处墓坑,下挖到土层50公分时出现了零星破碎陶片。据悉 ,此次发掘是山东大学考古系联合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即墨市博物馆共同进行的,整个发掘可能持续两个月。
4月2日,记者闻讯赶到即墨市金口镇北阡村。记者在发掘现场看到,参加发掘的有不少附近的村民和山东大学考古系的学生。现场新开挖的墓坑共有20多处,每个墓坑的面积约有10多平方米,总面积超过300平方米,整个新开挖的墓坑区域呈现一纵一横形状,东西向有10多处墓坑,南北向有10多处。现场东西向的墓坑土层已经挖到了近50厘米深。一些大学生小心翼翼地用小铲子翻着泥土,有一些大学生还发现了几块破碎陶片。
来自山东大学的考古系博士王芬老师介绍,由于发掘刚开始,不能确定是否能发掘出什么新文物。据介绍,这次对北阡大汶口文化遗址发掘是对前两次的延续,将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大发掘范围。即墨市博物馆张馆长介绍,通过对其发掘和研究,可以进一步弄清该遗址古貌特征,从其自身文化因素和贝壳种类的变化了解青岛沿海自然环境的变迁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等诸多问题。
据了解,即墨金口镇是古莱夷地,经考古发掘证明,早在原始社会早期原始居民已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发现了南阡二里遗址、北阡遗址和孙家周疃遗址等3处古文化遗址。2007年3月到6月,专家曾对青岛市北阡贝丘遗址进行了考古钻探和发掘。此次考古发现的大汶口文化早期全部墓葬均为二次葬和迁出葬,这在胶东半岛乃至黄河和淮河下游地区尚属首次。发掘中还发现了一座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墓葬,发现了不少随葬品。
从2009年3月26日开始,山东大学考古实习队与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合作,对即墨北阡文化遗址进行了第二次考古钻探和发掘。在2007年第一次发掘的基础上,又新发掘了四座周代墓葬,同时还发现了大汶口文化早期的二次合葬墓及“红烧土”房屋遗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