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奇数年,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又将分别增选部分院士。目前,共有37名住鲁两院院士分布在我省各行各业。本报统计发现,37名两院院士中过半集中分布在我省几所著名高校,其中大部分院士研究领域为海洋、农业等,具有鲜明的山东特色。
19名院士在高校 山大院士最多
其中,山东大学目前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共计7名两院院士的该校,在拥有院士数量方面,笑傲省内诸多高校。7名院士分别为王克明、彭实戈、钱逸泰、蒋民华、王文兴、张运和艾兴。
中国海洋大学拥有5名院士。其中科学院院士两名,工程院院士三名。分别为文圣常、管华诗、冯士筰、高从锴、麦康森。
山东农业大学拥有的3名院士全部属于中国工程院,分别为余松烈、束怀瑞和于振文。
山东科技大学表现同样出色,该校亦拥有院士3名。其中,宋振骐、刘宝珺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蕴博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另外,烟台大学也拥有1名院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温俊峰。
这样,共有18名住鲁院士集中在我省上述几所高校,占全部住鲁两院院士总数的51.3%。
海洋相关 领域最多
作为中国海岸线最长的省份,山东拥有3100多公里的黄金海岸线,沿海可开发利用的海洋面积,远远超过陆地面积。
因此,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黄海水产研究所等相关科研单位多布局我省。加上以海洋和水产为学科特色的中国海洋大学,上述单位聚集了大量以海洋相关领域为研究领域的两院院士。据本报统计,这一数字为17,占到住鲁院士总数的45.9%。
作为农业大省,我省亦拥有相关顶级专家。山东农业大学的三位院士即是杰出代表。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余松烈,是我省农业专家顾问团副团长兼小麦分团团长,山东省农业良种产业化工程小麦首席专家。束怀瑞院士则从事果树栽培、生理和生产方面建树颇丰,曾兼任山东省园艺学会理事长,农业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园艺学科组副组长;于振文院士作物栽培学家,目前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组长。
另外,由于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住鲁院士中有两人从事相关领域研究,分别为胜利石油管理局的工程院院士顾心怿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高压水射流研究专家、有“钻头之父”之称的沈忠厚教授。
住鲁两院院士青岛最多
37名两院院士,主要分布在我省的青岛、济南、泰安、东营、烟台5市。其中,青岛最多,为23人,占住鲁两院院士总数的62.2%。青岛之所以聚集了如此众多的两院院士,与其临海有直接关系。
省会济南则以8名院士居次席。8人除了包括上述7名集中在山东大学的院士,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电力集团总公司副总工程师于文虎。
泰安拥有3名院士,全部为山东农业大学教授。东营两名,分别为上述石油领域的两位专家。
烟台一名,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烟台大学教授温俊峰。作为航空发动机专家,温俊峰教授曾筹建了我国第一个发动机薄壳强度课题研究组及其试验设备,研究了薄壳理论对航空发动机结构强度设计的应用,并完成了有关论著多部,主持设计研制了涡喷7、涡喷13系列多种型别的发动机。这两个系列发动机是目前配装国内歼击机主战机种的动力装置。
我省实有36名住鲁院士
由于蒋民华院士的故去,我省目前实有36名住鲁院士。
今年5月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山东大学终身教授蒋民华,因病在济南辞世,享年76岁。蒋民华是国内著名的晶体材料学家、教育家、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是我国功能晶体研究和开发的先驱者和带头人之一,还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济南站的火炬手。
15人候选两院院士
日前,经两院主席团审定,两院分别公布了2011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名单显示,我省及中央驻鲁单位通过院士提名,共有15位候选人上榜。其中,中国工程院14人,中国科学院1人。
这意味着,在今年的增选工作中,住鲁院士有可能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