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博鳌8月14日电)
“现代社会管理要在法治的基础上遵循人本原理、服务原理、共享原理,进行改革创新。面向未来,要在思维模式、社会价值、社会形态上实现转变。”在参加博鳌法治高端讲座之际,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在谈及法治与社会管理创新这一话题时,亮出了他的观点。
中国的法治发展要和社会管理创新结合起来,徐显明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完成了三个转变,“一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是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三是从高度封闭的状态转向全方位的开放。”
面向未来,在进行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中,徐显明认为,还有三个转变需要完成,而促成这三个转变完成的主要手段,要依靠法治。
这三个转变,一是在思维方式上要转变,从运动的思维转向制度的思维。制度是稳定的,而运动恰恰和制度相对立,把运动的思维转向制度的思维,这是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建设法治国家首先要思考的问题。
二是在社会价值观上要转变,要从目前的效率型社会转向未来的正义型社会。改革开放30多年来,社会价值的选择是效率选择,以往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面向未来,社会应该是正义型社会,立法机关在正义体系塑造过程中发挥着根本作用。
三是社会形态要转变,通过法治,从管理型国家走向自治型国家,未来的管理方式是自治型社会,自治的状态会越来越丰富,民族区域自治、企业自治、社区自治、村民自治等,这些自治形态在不断丰富,预示着要按照法律规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选择,在法律规范状态下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负责。
今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之年,徐显明说,“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中国法治建设、法治发展的主要矛盾将发生变化,我们将从过去的无法可依转向有法必依,法律的实施将成为法治建设的主要矛盾。”
徐显明认为,法律体系的形成,只是法治建设的逻辑起点,要从建设法律体系转到建设法治体系。法治体系要有一些基本要素构成:全民法律意识要提升,在全社会要弘扬法治精神。在处理国家权力和法律之间的冲突时,要服从法律的规定。在社会管理创新中,法治则可以使社会管理创新更具权威性、可操作性。
社会管理要实现三个转变 搜狐 2011-8-15 11:24
在参加博鳌法治高端讲座之际,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在谈及法治与社会管理创新这一话题时,亮出了他的观点。 中国的法治发展要和社会管理创新结合起来,徐显明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完成了三个转变,“一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是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 百度快照 |
社会管理要实现三个转变 凤凰网 2011-8-15 11:14
在参加博鳌法治高端讲座之际,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在谈及法治与社会管理创新这一话题时,亮出了他的观点。 中国的法治发展要和社会管理创新结合起来,徐显明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完成了三个转变,“一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是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 百度快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