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新校门与远处高耸的知新楼交相辉映,构成“山”字造型。 摄影 记者 郑涛

中心广场充满“海纳百川”的寓意
10月7日,山东大学中心校区新校门暨大成广场正式启用。校门是大学对外的窗口,也是大学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作为山东省高校的“龙头”,山东大学的一举一动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此次校门的更换也不例外。有着21年历史的“山”字校门“退役”后,山大中心校区新校门以它饱含寓意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
塔楼连结弧形连廊
寓意广纳四方学子
记者昨日在现场看到,山大中心校区新校门整体呈弧形,为主次塔楼结构,整体上利用主次塔楼连结弧形连廊,并以中心对称轴的形式展现了一对舒展的翅膀。“比想象的要好,挺大气。”山大大三学生粘一龙告诉记者,新校门给人以现代化的视觉效果,对学校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
新校门设计方代表、山东建筑大学校长王崇杰介绍说,山东大学中心校区新校门突出了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大学理念,象征着开放于社会,面向于社会。而在南侧形成的环形广场,则寓意山大以宽广博大的胸怀广纳四方学子。而校门的建设与主楼知新楼的经典元素交相辉映,构建成一个“山”字造型。
大成广场取意“集大成”
每一道景观都有讲头
新落成的“大成广场”,取“集大成”之意。广场上每一道景观都很有讲头。
山大校长徐显明介绍,进了校门之后的第一个建筑是广场,在中心校区建设两大主题广场,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建设大成广场。“大成”预示着要“集大成”,这个广场意味着我们要向圣人学习,进到山东大学,沐浴了这个广场的文化应该成为和先贤比肩的人。
广场南侧、校门后方是一块校规石,正面以“山大红”色镌刻着“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其背面刻有鎏金的《山东省城试办大学堂暂行章程(节选)》。校规石正北,依次为《大学》篇地雕、中心喷泉等。从校规石到北边的旗杆台,一条水系贯穿大成广场。水系两侧,是排列整齐的玉琮灯柱列。“玉琮”是我国古代重要礼乐器之一,八块分别刻有“礼”、“乐”、“仁”、“和”、“书”、“数”、“射”、“御”的正方形青铜地雕排列在水系周围,代表着传统的儒家文化。
大成广场设计单位代表、北京林业大学尹伟伦院士介绍说,广场的设计集成了山大110年历史的精华部分。其中的圆形辟雍此前只有北京国子监才有,其他地方都只能用半壁。“山东大学作为孔子故乡的知名学府,自然有权利使用圆形辟雍,这是至高无上的。”而方形讲学台也有很多讲究,其上喷泉中间的一个水柱喷的最高,周围是簇拥的小喷泉。当喷泉喷涌时,周围的水柱簇拥着中间最高的水柱,像是一座孔子水雕像,簇拥的小喷泉则是一件长袍,其中还包含东西南北祭祀的理念。
“将来中间还会有一个玉雕,周围还有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元素,它们代表春夏秋冬四季。”尹伟伦说,水道中的水向北渊源流淌,形成起伏,蕴含了祭奠北方的理念,也象征了山东大学的源头——山东大学堂。“继续往下到旗杆下,是山东大学110年历史发展的记录,既是海纳百川的汇聚点,又是山东大学的起点。”
http://www.hbqnb.com/news/html/LifeFashionSimple/edu/news/2011/1008/286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