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晒”出2010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后,10月9日,山东大学也在学校官网“晒”出《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今年7月,教育部高教司发文,要求“985工程”高校今年率先公布2010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根据山东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截至2010年9月30日,山东大学有各类在校学生124508人,其中普通本专科生42721人,总校28853人,威海分校13868人。
2010年山东大学本科招生计划10000人(总校6500人,威海分校3500人)。总校在山东省实际录取考生3026人,占招生计划的45.9%,据了解,这一比例高于近年教育部要求部属高校控制的本地生源30%的比例;山东省生源质量继续攀升,录取分数再创新高。威海分校2010年招收本科生3500人,其中山东省招生1702人(占48.6%)。
2010年,山东大学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当年7月,山大成立“泰山学堂”,聘请著名数学家彭实戈院士担任院长,选拔每届每个专业取向的学生15名左右,总数不超过100人。对学生实行“综合评价、多次流动”。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纳入实施“985工程”—本科拔尖人才培养项目,2010年安排376万元启动经费,用于国际化课程建设;学生每年每人1万元的创新项目经费。
从2009年起,山大还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八年制齐鲁医学班和法律4+2模式,积极探索卓越工程师、医师和法律人才培养。学校为每一个卓越计划专业划拨50万元经费。
为推进高层次人才培养,2010年,学校完成了中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生物技术6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的冠名工作,具体为:闻一多班、潘承洞班、王淦昌班、邓从豪班、童第周班、曾呈奎班。同时,设立了彭实戈班、华罗庚班等7个校级人才培养基地、长学制班等特色试验班。
稳步推进“三跨四经历”。2008年,学校完善“三跨四经历”人才培养模式,即“三个相跨”(跨学科、跨学校、跨国家),“四种经历”(本校经历、第二校园经历、海外学习经历、社会实践经历),要求10%的学生具有第二校园经历,10%的具有海外学习经历,100%的学生具有社会实践经历。目前,“三跨四经历”已形成山大品牌的人才培养模式,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据统计,参与“三跨四经历”的学生,其保研率、考研率、到高水平单位就业率高于未参与交流学生10—15个百分点。
2010年,山东大学共有6728名本科毕业生。截至2010年底,6728名本科毕业生可统计一次就业率为94.98%。从2010年情况看,国有企事业单位仍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流,本科毕业生选择在金融、通讯、电信、能源、交通等重点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作较多,毕业研究生到高等学校、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部队、国家重点企业等单位就业的比例较为稳定。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大中型企业、医疗卫生等重点企业和重点单位就业的比率达70%左右。
近四年来本科生就业变化的主要趋势是,到东部就业占主流,但比例逐年下降,而到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就业的比例提高较为明显。这与国家的政策引导和毕业生就业地域选择日趋理性有关。从另一方面看,毕业生不再固守“乡土”就业观念,开始向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就业。
http://www.dzwww.com/shandong/sdnews/201110/t20111014_66911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