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创新党建求实效 服务大局争一流

发布时间:2011-10-12 00:00:00 发布来源: 作者:

        9月26日上午,山东高校党建工作研究基地揭牌仪式在山东大学举行。山东大学党委书记朱正昌、中共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齐秀生出席揭牌仪式并为研究基地揭牌。在山东大学建校110周年来临之际,省委高校工委把其列入第一批全省高校党建工作研究基地,朱正昌表示:“这既是对山东大学党建工作的关心和重视,也是对山东大学党建工作的肯定和支持,为学校进一步提升党建工作特别是党建工作研究水平提供了良好机遇。”

  强干部队伍 抓基层党建

  据了解,山东大学党委为使学校党建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研究制定了《山东大学2006—2010年党的建设工作规划纲要》,对党建工作进行了全面规划。目前,山东大学有46个二级单位党组织,950多个党支部,党员近2万人,其中本科生党员占本科生总人数的17.1%;研究生党员占研究生总人数的44.2%。

  面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山东大学党委提出“三个转变”的战略思想,着力于提高领导班子的办学治校能力。“坚持和完善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及领导班子读书班制度,建立健全对领导班子的监督考核体系,使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新成效。”朱正昌说,“我们集中开展了三讲教育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水平为重点,把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到新水平。”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和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竞争上岗是山东大学党委的又一重要举措。山东大学于2003年和2005年,先后两次公开选拔7名副校长。十年来,又通过两次中层班子换届,优化了中层班子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使一批政治素质好、学历层次高、业务能力强、视野开阔、年富力强、有培养发展潜力的干部走上中层领导岗位,为学校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山东大学党委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严格把握选人用人标准,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干部培训的新路子,在讲授式、讨论式教学的基础上,尝试模拟式、案例式教学方法,着力建设《山大干训网》和“在线学习中心”,开设“干训课堂”,综合运用学习培训与实践锻炼、组织调训与自主选学、脱产培训与在职自学、境内培训与境外培训、普遍性要求与特殊需要相结合等方式,增强了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是山东大学发展党员的指导思想,多年来,山东大学严格程序,强化措施,完善制度,确保质量,扎实地做好发展党员的工作,学校党员队伍呈现出队伍不断壮大、分布更趋合理、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的特点。山东大学采取多种形式,着重进行了党员干部理论修养和办学治校能力的培训,共培训各类干部10000余人次,培训入党积极分子36000余人次。

  山东大学党委完善一系列工作制度,在以教研室、研究所(中心)、实验室等工作实体为主设置教工党支部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以课题和项目组、学科团队、科研平台等学术组织设置党支部,注重从党员学科带头人、党员教学科研骨干中选任基层党组织书记。不少学院选拔青年科学家担任党支部书记,呈现出“支部好科研就好、支部强学科就强”的良好局面。

  笔者了解到,山东大学十分重视加强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和管理。每年“七一”前夕,山大都会开展新党员入党宣誓和毕业生党员教育活动,“毕业前上一次党课、过一次组织生活、为母校做一件实事”的毕业生党员奉献月活动就是鲜活的个案。

  创先争优 务求实效

  山东大学党委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加强党建工作的重要契机。2010年4月创先争优活动启动后,山大及时召开党委常委会,对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提出明确要求,确定了“推动科学发展,加快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活动载体。5月7日,山大又召开创先争优活动动员部署会议。5月27日,教育部党组召开教育系统动员部署视频会议后,按照会议精神,进一步完善方案,明确要求。全校各基层党委分别召开了动员会,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安排。朱正昌说:“学校党委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李源潮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中央和教育部党组提出的各项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和决策部署上来,努力做到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

  山东大学深入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因其层次分明、效果显著而获得了多方好评。学校一方面积极在推动学校发展中创先争优,另一方面特别重视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创先争优。山东大学坚持瞄准“一个目标”——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突出“一个主题”——科学发展,围绕“一个中心”——学校中心工作,促进“两个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人才规划纲要》的落实,把创先争优活动内化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动力和保证。山大基层群团组织以党群共建创先争优为契机,深入开展了“三育人”、巾帼建功、争当岗位能手、创建红旗团组织、争当优秀团员、争做优秀团干部等活动,激发了广大教职工创先进、争优秀的内在动力。今年9月中旬调查显示,全校发挥作用好或较好的党员占党员总数的98.5%,党支部优秀率达86.2%,其中教工党支部优秀率为86.6%,学生党支部优秀率为85.7%,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山大党委把重实际、求实效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师生员工的思想实际、工作实际、生活实际来谋划工作、推动工作。坚持求真务实作风,加强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实情,切实推动党建实践创新。山东大学能动学院内燃机党支部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党支部建立共建机制,联合组织开展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等活动,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问题,促进了学术成果转化和创新人才培养,近年来,双方合作科研经费累计超过2400万元,集团每年在学校设立300万的校企合作基金,推动了山东大学与潍柴动力的全面合作。工程训练中心2010年指导学生参加创新活动、科技立项和各类竞赛共1779人次,学生创新实习930人次,共获得专利3项,获得各种奖项47项,其中国家一等奖9项,国家二等奖6项,国家三等奖7项,省级一等奖14项。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教师党员中开展了“抓党建促教学”主题实践活动,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受欢迎的精品课程。

  长效机制推动党建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对于一所高校党的建设来说,也是如此。近年来,山东大学在党建工作实践中,坚持把基层党建工作放到历史和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思考,放到高等教育乃至国际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前沿进行思考,放到学校发展的大局中进行思考,着力推动了理论创新、载体创新和实践创新。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就是山东大学党建理论创新的优秀成果,也是积极参与教育部重大课题研究的优秀成果。其作者朱正昌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历史与现状出发,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方向和目标、辅导员的工作内容、业内发展机制、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支撑体系、评价体系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和辅导员工作研究方面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探索性地提出了解决办法。同时,针对基层党建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学校先后对136项课题进行立项,组织党建研究专家和党务工作者开展研究,总结了实践经验,深化了理论研讨,推动了基层党建工作的扎实开展。

  2005年3月,学校成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等几十个文件,逐步建立起以党团建设为抓手,以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基础,以社会实践、主题教育、典型教育、网络教育等多种形式为阵地的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

  2006年4月,山东大学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家化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措施,明确辅导员的工作目标和具体工作要求,建立健全管理评价机制,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逐步建立起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高水平辅导员队伍。笔者了解到,目前山大全校有专职辅导员184人,其中有159名辅导员获得职业指导师或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学校成为首批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秘书单位,朱正昌书记被选为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会长。

  2008年10月,学校又制定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除此之外,学校还积极推进学生党建工作。“微型课堂”就是山大以创新举措提高学生党支部的建设水平的一个缩影。“微型党课”实行“党员人人上讲台”,并改革党课内容,针对大家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疑点,结合与日常工作生活紧密相关的法律经济管理知识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近年来,山东大学重点建设了《山大先锋网》、《干部培训网》等网络教育阵地,增强了党员干部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在全国高校较早开通《党建手机报》,突出实、精、短、新的特点,现已编发66期。建设“干部在线学习中心”,最大限度地缓解了工学矛盾,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干部随时随地学习的需要。基于这些创新实践的理论概括和研究成果,得到了全国高校党建研究会和山东省党建研究会的充分肯定,近两年间,共有5篇论文获得全国高校党建研究会表彰,7篇论文获得山东省党建研究会表彰。(王桂利 王原 翟楠楠 夏雪)

http://dangjian.gmw.cn/2011-10/12/content_2771147.htm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