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更新理念 创新模式

发布时间:2011-10-15 00:00:00 发布来源: 作者:

QQ截图20111015091213.jpg

 

http://www.people.com.cn/h/2011/1015/c25408-1331588547.html

  更新理念 创新模式 人民网 2011-10-15 04:32
山东大学根植齐鲁大地,拥有110年的历史,这是办好继续教育的独特资源;山东大学学科齐全,拥有众多学术实力雄厚的学科,这是办好继续教育的优势资源。围绕着这两类资源建设,山东大学继续(网络)教育学院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依托学科发展继续教育,... 百度快照

  更新理念 创新模式 华龙网 2011-10-15 04:32
山东大学根植齐鲁大地,拥有110年的历史,这是办好继续教育的独特资源;山东大学学科齐全,拥有众多学术实力雄厚的学科,这是办好继续教育的优势资源。围绕着这两类资源建设,山东大学继续(网络)教育学院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依托学科发展继续教育,... 百度快照

  更新理念 创新模式 新民网 2011-10-15 05:04
山东大学根植齐鲁大地,拥有110年的历史,这是办好继续教育的独特资源;山东大学学科齐全,拥有众多学术实力雄厚的学科,这是办好继续教育的优势资源。围绕着这两类资源建设,山东大学继续(网络)教育学院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依托学科发展继续教育,实行校、院二级办学,... 百度快照

 


 

2011年暑期,有1000多名来自邹城、东营的村官,带着农村发展与管理实践中的问题和困惑,统一着装,胸戴党徽,到山东大学校园当起了“大学生”,倾听名师讲解。还有来自江苏、广东等地的政府官员和企业高管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培训和讲座;2010年,山东大学通过网络举办了网络教育开学典礼,分布在全国22个省区市70多个学习中心的近万名学生通过“山大网络课堂”参加了这一别开生面的典礼,开始了自己新型的学习生活;从2009年开始,受西藏卫生厅委托前后30多名教师和管理人员克服困难,远赴青藏高原调研、授课,培养了疾控系统300多名干部;

……

这只是近几年来山东大学继续教育众多工作中很少的一部分,却显示了其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

新机遇 新理念

 

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读完本科或研究生工作之后,仍然需要持续充电,重新回到校园参加多种形式的学习,这为大学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社会需求空间。尤其是,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及“由人力资源大国变强国”、《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等国家战略的实施,特别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构建“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终身学习体系为大学继续教育的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政策空间。

山东大学立志“用10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这一宏伟目标的提出,也必将使学校的学术实力更加雄厚、服务社会的能力更加强大,这为山东大学继续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成功实现转型提供了强大动力。

机遇只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为深刻理解社会变革背后巨大的历史机遇,山东大学继续(网络)教育学院进行了积极探索:围绕继续教育和学院工作每年举办三次专题研讨会,以工作促研究,以研究促工作,并形成了长效机制。与赛尔网络教育公司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邀请教育部原评估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梁猷能先生、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先生等网络教育专家,专题研讨互联网与网络教育;与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8所高校联合组成课题组,专题研讨“中美继续教育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并担任副组长单位;推动成立了山东省成人教育协会学术委员会,并担任主任委员单位;积极承办或参加高水平国际继续教育学术研讨会。经过积极的研讨和多年探索,“明确目标、更新理念、应对变革、抢抓机遇”已经成为学院的共同信念,确立了以需求为导向,依托学校资源,服务企业、行业和政府,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新理念,并推动着学校的继续教育走向实质性变革。

新使命 新机制

 

当下,社会服务能力高低已然成为评价一所大学成功与否的重要体现,也是一所大学保持发展活力实现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适应这一形势,大学继续教育的使命也必然发生根本性变化。在多年探索的基础上,山东大学继续(网络)教育学院毅然将自己的新使命确定为:秉承学校使命,服务于学习型社会建设,成为学校连接社会的纽带。其主要任务是,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知识更新、知识扩展与创新能力提升提供服务,以提升其职业竞争力;为满足地区(企业、行业)战略对人力资源开发与提升的新需求提供服务,为学习型组织建设提供解决方案;为满足人的文化素养提升服务,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完成这一使命,需要两类关键资源,一是大学及其所拥有的学科资源,二是大学服务社会的能力。山东大学根植齐鲁大地,拥有110年的历史,这是办好继续教育的独特资源;山东大学学科齐全,拥有众多学术实力雄厚的学科,这是办好继续教育的优势资源。围绕着这两类资源建设,山东大学继续(网络)教育学院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依托学科发展继续教育,实行校、院二级办学,建立健全办学体系和办学网络。一是创新办学体制,实行校、院二级办学。明确各专业学院是继续教育办学的主体,继续教育学院代表学校行使管理职能和技术支持服务职能,建立了服务于行业系统、企业和地方的长效机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二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构建了开放式、国际化的办学网络。目前,山东大学在上海、江苏等22个省区市建立了近百个校外学习中心(函授站),并在美国设立培训基地,为继续教育的国际化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加强“三支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服务能力。组织体系是基础,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是关键。为此,他们围绕理念、管理能力和知识三个层面着力培养继续(网络)教育学院、办学学院和学习中心(函授站)三支队伍,不断提升“三支队伍”的素质、水平和能力。几年来,先后有10多人获评“全国网络教育先进个人”、“全国继续教育优秀院长”等荣誉称号;10多个单位获评“全国网络教育优秀学习中心”;近百人获评“山东大学继续(网络)教育先进工作者”;60多个单位获评“山东大学继续(网络)教育优秀学习中心(函授站)”。

以需求为导向,创新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学习体系建设。一是结合成人学习特点,构建了具有带着问题学,结合工作学,互相学,网上网下学等特点的开放式学习体系。根据信息技术发展,不断升级网络教学管理服务平台,提升网络学习个性化支持服务能力;建设了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机基础学习实训平台、网络工程在线实训平台、搭建interwise网上实时教学交互系统、SerWave实时课堂系统、山大名师课堂、虚拟实验资源管理平台、虚拟校园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构建“做中学、工学相长”的互联网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建立在线交流、邮箱、短信、电话、QQ群、教学平台公告为一体的信息支持体系。还设立了新生小学期,建立“5+1”教学模式。二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为重点,不断丰富、优化和提升继续教育教学资源,形成了特色与优势。专业建设特色鲜明。目前,继续教育已经规划建设了工商管理、药学、金融学、法学等品牌专业。品牌专业与网络工程、安全工程、专业等特色专业形成了继续教育专业建设的优势。课程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目前,继续教育已经建设网络课程资源600门,其中,《消费者行为学》被评为国家级网络精品课程;《药物化学》、《旅游学概论》和《外国文学》等三门课程被评为山东省成人高等教育特色课程;还组织开发建设了《液压与气压传动》、《中国古代文学》、《金融市场学》等校级网络精品课程。辅助资源建设取得新进展。学校继续教育规划建设了“网络通识教育平台”、“学习支持服务中心”、“虚拟实验中心”等服务平台。

建设了一流的远程教育硬件设施。学校拥有万兆互联网出口,与电信、联通等主干网络千兆互联。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访问速度与访问效率,采用国外设备实施了负载均衡项目。中心机房配备的存储设备总容量超过30T。建设了6个专业级录播室,拥有当代最先进的课件制作系统,多套专业非线编系统。

新模式 新发展

 

近年来,继续教育秉承学校使命,围绕学校发展战略,依托学校学科优势和影响力,初步形成了具有山大特色的继续教育服务模式。

服务行业模式。根据行业需求,与行业机构合作提供继续教育服务。学校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联合实施“全国执业药师〈继续教育+提升学历〉计划”,以提高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质量。按照同样模式,学校继续教育还与质监、保险等行业系统开展合作,为山东、河北等地区培养社会急需的各类人才万余人。

服务企业模式。根据企业需求,制订培养方案,设立远程课堂,服务企业发展。学校与富士康科技集团合作,开办了7个本、专科专业,采用网络学习与面授辅导相结合的模式,培养了2000多名继续教育学生。同时,通过远程课堂,为企业提供教育培训课程和个性化服务。

服务特殊群体模式。秉承学校理念,关注特殊群体,为西藏地区卫生疾控人员、广东新生代农民工提供继续教育服务。学校与西藏自治区卫生厅合作举办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网络高等教育学历班,共有320多名疾控人员参加了学习,占西藏地区疾控人员总数的30%,大大提高了西藏地区卫生疾控人员的专业水平,获得了西藏卫生厅的高度评价。学校积极参与共青团广东省委开展的新生代农民工骨干培养计划(圆梦计划),通过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素质、专业技能,增强他们在城市的生存能力、发展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依托学校研究院平台,服务地方发展模式。紧密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苏州、深圳、东营设立了研究院,服务“长三角”、“珠三角”和国家“黄蓝战略”。继续教育依托研究院,根据当地需求提供继续教育服务。

实施“千名村官进名校”工程,为东营、滨州、济宁等市培训村居党组织书记,获得了社会的良好评价,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为江苏、广东等省的财政、税务、司法系统举办了30余期培训,培训干部2000余人。为黑龙江省委组织部、海南省委组织部、海南省妇联、云南省委组织部等单位举办多期干部培训。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