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丁再献新著《东夷文化与山东·骨刻文释读》发行

发布时间:2012-03-04 00:00:00 发布来源: 作者:

丁再献新著《东夷文化与山东·骨刻文释读》发行

山东省旅游局:有目的、有创意、有规划开发利用东夷文化

    大众网33日济南讯 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丁再献新著《东夷文化与山东?骨刻文释读》发行仪式暨东夷骨刻文破译研究座谈会于33日在济南举行。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对新书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山东省旅游局副局长赖征宇表示,要大力开发齐鲁东夷文化旅游资源,有目的、有创意、有规划的建设一批具有特色的东夷文化旅游景区。

据了解,《东夷文化与山东·骨刻文释读》一书共分19章,93节,约90万字,该书论述严谨,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作者依据中华民族史前文化的遗存、考古的成果和史籍的记载,围绕中心论点进行了有理有据的论证,内容涵盖了文明起点、文化始祖、文化融合、和谐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影响、军事兵学、文学艺术、教育传承、医学科技、礼仪旅游、经史宗教、文字释读等诸多领域,特别是在东夷文化的重要遗存——骨刻文的系统破译和解读方面更是独具创新、史无前例,为殷商甲骨文已释字和未释字的进一步解释和修正提供了直接的依据,为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和人类文明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新佐证。山东省文联原主席,省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王凤胜表示,该书可谓是东夷文化的小百科全书,是截止到目前为止第一本系统阐述东夷文化的专著。

据了解,丁再献从刘凤君教授收集到的130件骨刻中破译了200多个字,并用骨刻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五种字体书写成文。为使读者更加直观,每字均附有骨刻原图。一些甲骨文中未被破译、一些解释有误或欠准确的文字在《骨刻文释读》一章中一一解读。据骨刻文发现者、骨刻文学科创始人的山东大学刘凤君教授介绍,经过近8年的积累,他已收集了1000多块骨刻文资料,约有3000个字左右。他表示,骨刻文大约出现在3300-4500年前,主要分布集中在黄河、淮河及辽河流域的大遗址中,形状主要有人形、树枝形及小太阳形。相对于甲骨文,骨刻文的解读更难。他表示,本书对东夷文化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树立了骨刻文研究的风向标,哪怕是被全盘否定,也是成功的。

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志东在评书中表述:对于进一步了解东夷文化历史变迁的脉络,理解东夷文化对中华民族文化发展所做出的重大贡献,重点推进东夷文化与“好客山东”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领域,该书是我们不可缺少的引领者和导航仪。

山东省旅游局副局长赖征宇在致辞中表示,大力开发齐鲁东夷文化旅游资源,打造华夏龙的故乡和祭祖圣地,建设一批具有特色的东夷文化旅游景区,已摆在面前。山东要抓住机遇,对东夷文化进行有目的、有创意、有规划的开发和利用,要倡导市场导向模式进行开发,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充分挖掘遗址的历史文化内涵,将其历史美感以多种形式展现给游客。

http://tour.dzwww.com/lvnews/201203/t20120304_6962985.htm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