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运(左)为毕业生颁发博士学位证书
图②手术中
图③机器人导医
图④华美楼(门诊保健综合楼)
■数说创新力
2011年,齐鲁医院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年获立项课题183项,获资助经费6964.5万元,同时还获得“863”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973”子课题3项,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4项,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16项等项目。科研成果喜获丰收,2011年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8项。学术论文发表量多质优,发表SCI收录论文178篇,被引用153篇,被引用篇数在全国医疗机构中排名第10位。
“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 这是新医改背景下,社会各界提出的期望,也是长期以来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重点目标。而如何让“三好一满意”达到最佳效果?提供质量不断提高、水平不断上升的医疗卫生服务成了根本,这亟需强大的科研力量和人才队伍作支撑。作为拥有先进医疗技术、优质医疗资源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一直将不断开拓进取、鼓励科研创新、加强人才培养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打造科技、人才这两大“引擎”,强力促动医院进一步实现跨越式发展。
百年老院 硕果累累
1890年,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最早前身“华美医院”成立。120多年来,一所占地120余亩,拥有近百个临床医技科室,3000余张床位的国内一流水平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逐渐长成,为全心服务人民,全力保障群众健康积极释放着巨大的能量。
而这能量从哪里来?回顾齐鲁医院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首创精神”正是喷涌不息的源泉——1921年,于复新发明诊断梅毒新方法“环状沉淀试验”;1942年,郎健寰、孙鸿泉成功进行了国内首例全喉切除术,并开国内食管发音先河;1947年,赵常林在国内领先开展麦氏截骨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用肌腱移位术治疗婴儿瘫后遗症;1951年,尤家骏在我国首次发现并报告黄色酿母菌,并首创用硫酸铜、碘剂治疗该病;1958年,杨仁中创制了中国人工喉,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语言康复基地;1958年,江森对子宫颈癌根治术术式进行了改进,并首创腹外淋巴清扫术;1975年,王天铎在国内成功实施首例“全喉切除再造术”;1978年,孙涌泉首创“改良腭裂手术——腭咽环扎术”;1984年,张运首先在国际上提出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技术定量诊断瓣膜性心脏病的四个全新模式和计算公式;1991年,沈柏均成功完成世界首例异基因无关供体脐带造血干细胞移植;2003年,用腹腔镜切除甲状旁腺手术、“多点环箍术”治疗先天性颈静脉扩张、“成人巨结肠腹腔镜辅助经肛门脱出术”先后成功开展、均为国内首例;2008年,胡三元和他的团队成功完成我国首例NOTES动物实验;2010年,普外科在全国率先开展序贯肝动脉、门静脉栓塞技术用于极限肝切除术……“首例”“第一”“领先”,一项项开创性的成果始终闪闪发光、令人瞩目。
也正是在这种“首创精神”的激励下,2011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科研工作更是迎来了“大丰收”,在这一年的时间内结出了累累硕果——
一方面,科研取得骄人成绩。2011年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8项。李新钢教授的“帕金森病发病机理及其干预因素的实验研究”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院连续第五年获得这一殊荣。
另一方面,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院全年获立项课题183项,获资助经费6964.5万元。其中,彭军教授荣获杰出青年基金(A类)1项,张运院士获得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1项,高海青教授获得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平台项目1项,同时医院还获得“863”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973”子课题3项,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4项;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16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1项、山东省优秀青年科学家基金项目17项。
此外,学术论文发表量多质优。发表SCI收录论文178篇,被引用153篇,被引用篇数在全国医疗机构中排名第10位;表现不俗论文38篇,在全国医疗机构排名第5位。心血管内科张澄、张运的学术论文入选2010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普通外科张光永、胡三元的学术论文入选2010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
领军人物 独树一帜
科研成果喜人,离不开一代代齐鲁医院人孜孜不倦地开拓进取。一支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和一个个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的不断壮大,切实充实了该院的科技创新力量。
2011年,该院新增“泰山学者特聘教授”2名,目前,已有“泰山学者特聘教授”7名;高海青获评“全国科协先进工作者”,刘玉光、范医东获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并记二等功;15名专家教授成为了该院首批优秀学科带头人。
2011年,该院新增心血管内科、血液内科、内分泌科、神经外科,耳鼻咽喉科、重症医学科、心血管重构与功能研究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至此已有11个学科获得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项目数在全国各大医疗机构中排名并列第五位。此项工作将获项目财政补助资金5000万元,加上医院匹配资金,该院用于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资金将达到1亿元。同时,内科学、外科学、耳鼻喉科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老年医学、神经病学等六个二级学科成为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妇科肿瘤、神经肿瘤免疫、腹腔镜技术基础与临床应用、胃肠疾病转化医学等四个实验室成为山东省“十二五”高校重点实验室,其中妇科肿瘤、神经肿瘤免疫实验室为强化建设实验室。
而在齐鲁医院勇攀医学高峰的道路上,一批领军人物的带动作用举足轻重——
张运,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心脏病学院院士,山东大学终身教授。现任山东大学副校长、医学院院长、教育部和卫生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和齐鲁医院心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曾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山东省十大成果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1项、三等奖14项。获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首批第一、二层次入选者、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首届中国医师奖等荣誉奖励20余项。2011年,当选山东省“十一五”卫生系统十大影响人物。
李新钢,主任医师、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委,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损伤与修复分会副主委,山东省医师协会副会长,山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山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山东省卫生系统杰出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获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山东省医学科技奖及山东省科协优秀学术成果奖等10余项奖励。2011年,当选山东省“十一五”卫生系统十大领军人物。
孔北华,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协会副会长,山东省医学会妇产科学会主任委员,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和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兼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获得省部级奖12项。
李延青,主任医师、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山东消化委员会主任委员,卫生部中青年突贡专家,山东省中青年突贡专家, 山东省医学领军人才。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侯明,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泰山学者、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肿瘤中心主任、血液科主任,兼任美国血液学会会员、瑞典皇家医师协会会员、山东省医学会血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在ITP发病机制、特异诊断及治疗方面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在国内外处于领先水平。
还有更多的国家、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更多的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更多的山东省卫生系统杰出学科带头人……如今,医院担任中华医学系列杂志副总编、常务编委及编委 29人,担任中华医学会副主任委员、常委20人,担任山东省医学会主任委员43人,副主任委员100余人。这些杰出的专家上下求索、成绩卓越,也正是在他们强力的带动下和深刻影响下,该院相关研究站在了相关领域的最前沿,而医院的科研创新能力也在不断突破新高。
医教结合 相得益彰
教研须相长,搞好传承始终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高度重视的工作。作为山东大学临床教学医院,该院承担着大学各医科学院的理论授课和临床带教任务,并设有国家临床药理基地、博士后流动站和山东大学临床一级学科博士点。因此,多层次教学在该院得到了同步推进。一大批优秀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临床、科研能力不断增强,为未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这样的成效在2011年的教学工作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该院圆满完成了山东大学下达的各项教学任务,全年共完成本科生理论授课2760学时,见习带教2074学时,临床实习教学9670学时。其中,学生临床基本技能培养成效显著。2006级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参加“山东大学第二届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获团体第一名,并夺得6个单项技能竞赛奖;同时,研究生培养成绩突出,全年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449人,毕业研究生403人,有3名研究生获得山东大学2011年度研究生校长奖学金,1篇博士学位论文被评选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5篇学位论文获得山东省优秀学位论文奖,9篇学位论文获山东大学优秀学位论文奖。
加强继续教育则是该院的另一项重点。目前,该院有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基地29个,卫生部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6个,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1个,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试点基地3个,省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18个,一个个良好的平台令医学界的青年才俊们有机会、有条件全面提升素质、不断增长本领。2011全年协助举办国家级项目28项,省级项目13项,组织申报2012年国家级项目32项,省级项目6项,组织安排院级继续医学教育讲座26次,发放学分约3380人次,组织实施专科医师培训学员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课程学习、论文开题、答辩50余人次。
而为了打造人才梯队、增强医院活力,该院更长期推行导师帮带制,引导专家教授培养业务骨干,每年还选送若干名科研骨干赴国外进修学习,更让一大批年轻的员工近距离向医学权威求教,全方位了解国际前沿知识,促使他们迅速成长起来,为医院的医教研工作注入更鲜活的血液。
展望未来 愿景广阔
2011年,科技和人才这两大“引擎”发动得隆隆作响,强力促动了齐鲁医院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了起来,特别是在医疗服务方面,各项业务指标、服务质量均明显提升——2011年,在认真开展好原有诊疗检查项目的基础上,临床一线的医护员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全年共有17项新技术应用于临床,为患者造福;抗生素使用各项指标均达到卫生部要求,其中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8.2%,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59%,受到卫生部领导的高度评价;17个专业79个病种开展临床路径工作,入组率达到90%以上;病案质量明显提高,全年审查病历13612份,病案甲级率达96.5%。;截至年底,优质护理服务普及率达100%;全年向帮扶医院派出专家481人次,举办全国“微笑列车”唇腭裂培训班,培训医务人员近70名;派出4名同志分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和西藏日喀则地区执行卫生援疆、援藏任务,1名同志参加援助塞舌尔的工作;在对口支援新疆地区工作中,医院建设的高端远程会诊项目在国内首次实现跨省区联合网络会诊,建立了辐射全疆的远程会诊系统;全年向社会提供便民服务达17万人次,组织各类义诊12次,派出医护人员200余人次,受益群众近万人,深受社会各界好评……2011年,医院获得了“2011健康山东品牌医院”、“山东省临床输血先进集体”和济南市“文明诚信药房”荣誉称号,干部保健科获评2010—2011年度全省卫生系统十大服务品牌,健康体检中心、手术室获评全省卫生系统示范集体。同时,医院在大众网举办的“影响力·大众网2010山东网民系列品牌评选”中获评“影响山东2010山东网民首选医院”。
“医教研密切结合,将有力地推动齐鲁医院向建设‘国家区域性医疗中心、疑难危重疾病救治基地、临床医学高端人才培养基地’这一目标迈进。”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党委书记曹宪忠表示。科研创新、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是该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此基础上,他们将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促进医院科学发展,尽早建设成为“医教研相结合的高水平研究型医院”。
而围绕此,在2012年,齐鲁医院已经明确提出了科研和教学方面的发展目标——
将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上半年杰出青年人才选拔工作将启动,一批优秀的学科建设后备人才将脱颖而出。落实学科带头人目标责任制,规划院士候选人培养方案,为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聘任院士级学术大师担任学科参谋,造就高层次创新型学科人才梯队。
将强化教学精品建设意识,争创名师、名课程、名教材,实施院级教学研究立项,争创重大教研成果。强化医学生的医德教育。强化研究生培养管理,争创全国百篇优秀论文。加大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申报力度,不断增加医院学科知名度。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创建国家级医师培训基地。
将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进一步凝炼科学研究方向,将医院科学研究重点转移到转化医学研究和临床实用新技术创新上来。全面做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特别是重点重大项目申报的工作,实现中标项目的新跨跃。加强科研项目过程监管,催生重大科技成果,保持科研成果水平和数量在山东省医疗机构的领先地位;加强医疗技术专利申报工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进一步提升学术论文质量和学术影响力,保持高影响因子SCI收录论文和被引频次在全国医疗机构的一流地位。
将做好今年国家重点学科的申报工作,力争实现临床医学一级国家重点学科的突破。做好今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申报工作,力争中标专科数量达到部管医院的最好水平。强化心血管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的建设,为实现国家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夯实基础。加强泰山学者建设岗位和各级重点实验室建设,构筑一批高层学术研究平台。
齐鲁医院是中国近代起源性医院,百余年来,为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服务地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医院将充分发挥医疗、教学、科研、人才优势,以高尚的医德、一流的技术、优质的服务继续服务社会,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卓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