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学府典章――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初创之研究》:溯源典章识大学

发布时间:2012-04-18 00:00:00 发布来源: 作者:

 溯源典章识大学
――读《学府典章――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初创之研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教育部2011年年底第31号令发布《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何为大学章程,如何制定大学章程,成为时下大学中一些人的困惑。
      无论是建立于1895年的北洋大学堂、建立于1898年的京师大学堂,还是建立于1902年以后的山西大学堂、山东大学堂等,都是先立制度后建大学。北洋大学堂先草拟了《拟设天津中西学堂章程禀》,京师大学堂先草拟了《钦定学堂章程》,而后经过清政府的批准,两所大学才照章办学,其他大学堂亦然。所以中国近代大学的建立基础是《章程》及其所确立的制度。
      严格地说,没有章程的大学不成其为大学。王杰、祝士明所著《学府典章――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初创之研究》(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探讨了一个大学学人应该作为常识的问题,而在当下众多人依然对此茫然无知,显示出这一选题对当今中国大学发展和品质提升的重要性。
      该书专门研究大学典章,着重运用文化视角研究中国现代大学初创时期典章制度,具有开创性和示范性,在一些重大学术问题上提出了新的见解。
      一是阐明中国现代大学发展“先有典章,后有大学”的特点。在现代大学的源头中世纪大学则是“先有大学,后有典章”。这一特点源于中国大学与国家关系的特殊性,中世纪大学作为一个自然形成的社会组织,其制度建立首先是为了组织内部的需要,自律性需求和管理性需求结合是其制度诞生的前提。而中国的现代大学诞生于民族和国家危难时期,建立大学的目的是“兴学强国”,大学制度的设计是为满足国家需要,经过国家批准“移入”欧美办学模式,因此确定了中国大学与国家关系的紧密性,这一关系一直影响到今天。
      二是提出北洋大学为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的论点,对众多的学术著作所持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提出异议。对北洋大学特殊的历史作用、办学模式、办学精神、发展道路的特点进行了剖析,并从史实上澄清了中国现代高等教育起源的历史,明晰了中国现代大学初创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地缘条件、经济基础、文化氛围等问题,是近代高等教育历史研究的新突破。
     三是用大量史实证明中国现代大学初创的办学道路是多样性的,并不是单一模式。北洋大学堂既是一所官办国立的大学,他的办学方针是“西学体用”,完全是按照美国大学的模式办学,设置的专业都是西方大学现代专业,与京师大学堂比较,在办学内容、培养目标、招生对象、留学规划等方面无一相同。
      四是阐明了中国现代大学发展路径的特殊性。由于中国大学诞生于救亡图存的时代,不可能平稳地走世界大学发展的相同的道路,因此实际上也走了不相同的路,而是由北洋大学开始就学习美国教育模式,按照应用性要求培养国家急需人才,北洋大学所设法律、冶金、土木、机械等学科都是当时的应用性前沿学科,1895年办学,1899年第一批本科生毕业派赴美国大学读研究生,回国后成为众多现代科学领域的开拓者。山东大学、山西大学亦是如此。直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大学才开展科学研究,提倡教学与学术研究并重补上德国模式这一课。中国大学是一个跳跃式发展过程,不是一个常规式的发展过程。
      该书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凸显出天津近代教育的地位、影响和优势,注重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解剖具体的教育实践案例,考察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建立的特色,实事求是地还原历史,丰富了高等教育研究的内容和视角。
      该书对办学模式、办学精神、发展道路的特点的剖析,是当下正在进行的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全面提升大学的品质的很好借鉴。(储朝晖)

http://news.xinmin.cn/rollnews/2012/04/16/14428518.html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